什么是半夏?
功效与作用
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
现代研究显示,半夏还有镇咳、抗溃疡、止泻、抗肿瘤、解蛇毒、降血脂、抗心律失常、抗血栓、抗炎、镇痛、镇静、促进学习记忆等功效。
半夏用于治疗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胸脘痞闷、呕吐反胃、梅核气;外疗痈肿痰咳。
目前,半夏还用于治疗癔球症(梅核气)、非小细胞肺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老年冠心病。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对半夏过敏者,禁止使用。
对白矾过敏者,禁止使用清半夏和姜半夏。
对姜过敏者,禁止使用姜半夏。
对甘草或石灰过敏者,禁止使用法半夏。
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禁止服用半夏。
有口鼻出血、皮肤出血、血尿、便血等血证者,禁止服用。
过敏体质者,请谨慎使用。
如果您正在服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阿司匹林等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孕期忌用。
哺乳期女性使用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如何使用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
半夏煎汁内服时,一般使用清半夏、姜半夏或法半夏等炮制品,很少使用生半夏,如果使用,务必慎重。
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3~9克。一定要遵医嘱服用,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外用时,取适量鲜半夏磨汁涂于患处,或取半夏研成粉末,用酒调制后敷于患处。
温馨提示
半夏有毒,一定要严格遵照医嘱使用,不可自己增加药量。
儿童或老人使用前,务必咨询医生。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半夏有毒,一般认为毒性成分的物质基础为半夏蛋白、生物碱、甾醇类、辛辣醇、黑尿酸及其葡萄糖苷、草酸钙针晶等。半夏经炮制加工后,毒性可降低。
半夏服用不当或过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危及生命,需要紧急抢救。
中毒后,最先出现口舌麻木,咽喉疼痛、干燥,上腹部不适等;
接着会出现喉舌肿痛、声音嘶哑、言语不清、流涎、吞咽困难、剧烈呕吐、腹痛、腹泻、发热、出汗、头痛、心慌、面色苍白、呼吸不规则等;
情况严重者,还会出现抽搐、喉部痉挛,最后引呼吸衰竭而死亡。
生半夏对皮肤、黏膜有较强的刺激性,外用时可引起过敏性坏死性皮炎。
如何选购半夏?
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各不相同,选购时要注意区分。
生半夏:类球形,直径1~1.5厘米,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地坚实,断面洁白。气微,品尝时味道辛辣,舌头有麻木感,喉部有刺激感。
清半夏: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的片。切面为淡灰色至灰白色,质脆,易折断。气微,味道微涩、稍有舌头麻木的感觉。
姜半夏: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或类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气微香,味淡,稍有舌头麻木的感觉,咀嚼时有粘牙感。
法半夏:类球形或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地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气微,味淡略甘,微有舌头麻木的感觉。
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储存,防虫蛀。
含半夏的中成药有哪些?
生半夏和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功效一样吗?
生半夏和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都可以化痰,但是在功效上各有特点。
生半夏毒性较大,偏重于解毒散结,多外用,治疗痈肿痰核。清半夏辛温燥烈之性较缓,长于燥湿化痰,适用于痰湿咳嗽、胃脘痞满。
姜半夏温中化痰,长于降逆止吐,适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
法半夏温性较弱,功能燥湿化痰,适用于痰多咳嗽、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等。
用药误区
误区:生半夏用水长时间煎煮后可以完全去除毒性
水煎煮确实可以破坏生半夏含有的有毒物质,使毒性降低,但是却不能完全除去其毒性。所以在使用时,一定要遵医嘱,千万不要自行煎煮服用,以免发生中毒,危及生命。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饮片宜咨询中医药专业人员。
不要随意使用中医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疗机构。
中药宜放在儿童不宜接触到的地方。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中医药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