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龋病又称龋齿,是在口腔内外环境中多种因素影响下,牙齿硬组织发生的一种慢性进行破坏的微生物感染性疾病,俗称为蛀牙。龋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尤其在青少年发病率较高,其病因较复杂。其发生与细菌、饮食、内分泌、遗传、口腔卫生等多种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为进食时对冷、热、酸、甜等刺激有疼痛感,随着病程发展而出现牙齿硬组织的色、质、形损害。可分为急性龋、慢性龋、静止龋和继发龋。本症以预防为主,治疗要以终止病变的发展,保护健康的牙髓,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功能,维护牙列的完整性为原则。

对于龋病,我们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但不同程度的龋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浅龋、中龋、深龋的治疗方法各不相同。

1.浅龋
未形成龋洞的可涂以防龋药物,如75%氟化钠甘油糊剂或氨硝酸银,已形成龋洞的制备洞型后可直接充填。

2.中龋和深龋
首先判断牙髓有无充血症状,牙髓情况正常者,消毒窝洞,用垫底材料(如磷酸锌粘固粉)垫底充填;有充血症状的,作安抚治疗(如氧化锌丁香油粘固粉)封闭龋洞,观察1~2星期,无症状的可去除一部分氧化锌并作永久充填。如有牙髓炎症状的就作牙髓治疗。充填龋洞时,可根据各种材料的不同性能,使用银汞合金、复合树脂等多种材料。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