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Vaginal Discharge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临床分科—妇产科
古籍摘选
带下者,由湿痰流注于带脉,而下浊液,故曰带下,妇女多有之。赤者属热,兼虚兼火治之。白者属湿,兼虚兼痰治之。年久不止,补脾肾兼升提。大抵瘦人多火,肥人多痰,最要分辨。白带、白浊、白淫三种,三者相似,而迥然各别。白带者,时常流出清冷稠粘,此下元虚损也。(《临证指南医案·淋带》)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带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女性发生在带脉之下疾病,经、带、胎、产,统称为“带下病”。狭义则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带下俗称白带,是女性阴道排出的一种阴液。病理性带下是带下量多,色、质以及气味异常;或带下量少,阴道干涩;或伴全身、局部症状的带下病统称。此处仅论述狭义带下。
生理性带下
白带是润泽妇女阴道和阴户的黏液,色白或无色透明,黏而不稠,其量适中,没有特殊臭气,津津常润。
在月经期前后、排卵期、妊娠期带下增多,如不伴有其他不适,是生理性带下,无需医治;绝经前后白带量减少,如无其他不适,也为生理现象,不作病论。
带下病病因病机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恣情纵欲,肾阳虚损均是带下病的常见病因。
带下过多系湿邪为患,带下过多的核心病机是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脾肾功能异常是内在条件,外在条件是感受湿热或湿毒之邪。
带下过少的主要病机是阴精不足,不能润泽阴户,如肝肾亏损或瘀血阻滞冲任。
带下病现代医学范畴
妇科疾病如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引起的阴道分泌物异常及带下量多者,可归于带下过多辨证论治。
卵巢早衰、双侧卵巢切除术后、盆腔放射治疗后、绝经综合征、席汉综合征、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抑制卵巢功能等引起的阴道分泌物过少可归为带下过少进行论治。
带下病治则治法
带下过多是湿证,治疗以祛湿止带为基本原则。
带下过少的治疗重视补益肝肾,佐以养血化瘀。
带下病预防调护
注意性卫生和个人卫生:保持性生活安全、清洁,性伴侣单一。注意保持外阴部清洁,用过的内裤、毛巾、盆均要使用开水进行烫洗。此外,去公共厕所、游泳池、浴室等公共场所要注意预防交叉感染。
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加强营养,注意锻炼身体,降低条件致病菌的发病机会。
去除诱因:要避免糖尿病,应用抗生素、雌激素或类固醇激素,穿紧身化纤内裤,局部物的刺激等诱因。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谈勇.中医妇科学.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