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虚劳

英文名称:Consumptive Disease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临床分科—内科

古籍摘选

夫男子平人,大为劳,极亦为劳。(《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并治》)

名词解释

阴阳脏腑虚损为主要表现的虚衰性疾病。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虚劳是以气血阴阳虚衰,脏腑亏损,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候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又称虚损、虚痨。一般病程较长,多为久病痼疾。

临床表现

临床可见消瘦憔悴,面色无华,身体羸弱,甚或形衰败,大肉尽脱,食少便溏心悸气促,呼多吸少,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诸多证候。

病因病机

虚劳多因禀赋不足、久病积损、饮食不节、烦劳过度、误治失治所致。以本虚为主,表现为气血阴阳亏损。辨证应以气、血、为纲,五脏虚候为目,可分为以下几点。
气虚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
血虚心血虚肝血虚
阴虚肺阴虚心阴虚脾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
阳虚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

现代医学范畴

现代医学中,各器官、各系统生的多种慢性消耗性和功能衰退性疾病,如出现类似虚劳的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病辨治,常见的如慢性疲劳综合征

各家治法

历代医家对虚劳的治法有诸多不同观点。
张仲景着重温补;严用和提出“补脾不如补肾”。
李东垣长于甘温补中,从脾论治。
朱丹溪重视摄养血,从肾论治。
张介宾长于调治阴阳精气,“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张伯礼.中医内科学.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古籍摘选
名词解释
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临床表现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范畴
各家治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