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Scrofula
又称:疬子颈、老鼠疮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临床各科—外科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临床特点
古人认为小者为瘰,大者为疬。瘰疬多见于体弱儿童和青年女性,好发于颈部、耳前后的单侧或双侧,也可延及颌下、锁骨上窝或腋下。愈后可遗留凹陷性疤痕。
初起症见肿大如豆,数目不等,皮色如常,不热不痛,按之坚硬,推之活动,一般无全身症状。
后肿块渐大串生,微觉疼痛,肿块之间及周围皮肤、组织相互粘连,融合成块,推之不移。
成脓时皮色渐红或紫暗,微热,按之肿软可有波动感,部分患者有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
脓溃后流出稀薄如痰、如豆汁样脓液,可夹有败絮坏死组织,疮口呈潜行性空腔,疮口皮色紫暗,疮肉灰白,久溃不敛,窦道形成。
部分患者出现低热、乏力、纳差、腹胀,或潮热盗汗、咳嗽、瘦弱等症状。
治疗
中医辨证为气滞痰凝证,治疗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方选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阴虚火旺证,宜滋阴降火,方选知柏地黄丸加减;气血两虚证,宜益气养血,方选香贝养荣汤加减。
外治初期选冲和膏或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散外敷;脓成后切开引流,疮口用八二丹药线引流,外敷冲和膏或红油膏;窦道形成用五五丹药线入疮以提脓祛腐,外敷红油膏;脓腐尽选生肌散或白玉膏外敷。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 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陈红风.中医外科学.新世纪第四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