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痄腮


英文名称:Mumps
又称:腮肿;时行腮肿;温毒;蛤蟆瘟;鸬鹚瘟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临床分科—儿科

古籍摘选

痄腮属足阳明胃经,或外因风热所乘,或内因积热所致。(《外科枢要·论痄腮》)

名词解释

因感染痄腮时邪,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儿科时行病。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痄腮是以腮部漫肿疼痛为典型症状的儿科时行病,由风热邪引起。

临床表现

病之初可有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
腮腺肿胀一般先于一侧出现,2~3天后对侧也出现肿大,其肿胀的范围以耳垂为中,向前、后、下方扩展,肿胀边缘不清。表皮不红,触摸时有弹性及压痛。腮腺管口可见红肿,可伴有颌下腺、舌下腺的肿大。
可并发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等。

现代医学范畴

痄腮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流行性腮腺炎,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

病因病机

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是时邪壅阻少,凝滞于腮部。

治则治法

本病的基本治则为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温毒在表者,佐以疏风散邪;热毒入里者,重用清热解毒。邪毒传变、窜睾入腹者,配以清;内陷心肝者,配以息风开窍。

预后转归

预后一般良好,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少数患儿可因体质弱或邪毒炽盛,而见邪陷心肝、毒窜睾腹等变

生活经验

本病是幼儿常见传染病,在本病流行期间,家长应注避免易感儿去公共场所。
中、小学校等要经常开展体格检查,有接触史的可疑小儿,要及时隔离治疗并观察检疫3周。若已经出现校内小儿发病,在发病期间应让患儿隔离治疗,避免接触其他小儿,直至患儿腮部肿胀完全消退。
患儿的衣被、用具等物品均应煮沸消毒后再使用。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马融.中医儿科学.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3] 李斌.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古籍摘选
名词解释
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临床表现
现代医学范畴
病因病机
治则治法
预后转归
生活经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