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摘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灵兰秘典论》)
名词解释
膀胱为六腑之一,位于下腹前部中央,呈囊状。其主要功能是贮存水液,经气化排出尿液。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膀胱的含义
膀胱是六腑之一,也称为净府、水府、玉海、脬、尿胞。
膀胱在脏腑中居于最下方,位于下腹部并与肾相连,向下有尿道,在前阴处开口。
膀胱是体内水液的汇聚之地,因此也被称为津液之腑、州都之官。
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与足少阴肾经互为表里关系。
膀胱的生理功能
膀胱的生理功能为储存与排泄尿液,膀胱中储存的液体可经过其气化作用,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人体内津液由脾胃运化产生,在肺宣发肃降作用下输布于人体各处,滋润濡养脏腑周身。津液运化、输布后形成的浊液,通过肺及脾的作用向下运行至膀胱,这些津液的代谢产物,作为尿液在膀胱中储藏。
肾气、膀胱之气的固摄作用可以维持尿液不致外溢,尿液排泄是在肾气及膀胱气化作用的调节下实现的。
肾气充足、膀胱气化正常,开合有度,尿液可顺畅地排出体外。
若出现肾气不固,可导致膀胱多开少合,则会出现夜尿频多、尿后余沥不尽、尿频遗尿等症状;若肾肾虚蒸化无力,则会导致膀胱多合少开,会表现为小便不利,甚至癃闭等症。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 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