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Three Positions and Nine Indicators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诊断学—切诊
古籍摘选
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素问•三部九候论》)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三部九候是指诊脉部位。诊脉的部位分为寸、关、尺或上、中、下三个部分,每个部位又相应的有浮、中、沉和天、地、人三候,故而合为三部九候。
寸口诊脉法脉位
《难经•十八难》:“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独取寸口”理论,经过《难经》的阐发,到晋•王叔和《脉经》,在理论上已趋完善,方法亦确立,经推广运用,一直沿用至今。
三部
关部:位于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
寸部:位于关前(腕侧);
尺部:位于关后(肘侧)。
九候
浮取:指医生的手指较轻地按在寸口脉搏跳动部位以体察脉象;
中取:用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而取脉;
沉取:指医生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按到筋骨以体察脉象。
遍身诊脉法脉位
《素问•三部九候论》提出三部九候诊法,又称遍诊法,是遍诊人体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以判断病情的一种诊脉方法。头为上部、手为中部、足为下部。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三三合而为九。
头为上部
上部天为两侧颞之动脉(太阳穴),候头角的病痛;
上部人为耳前之动脉(耳门穴),候耳目的病痛;
上部地为两颊动脉(巨髎穴),候口齿诸病。
手为中部
中部天为手太阴肺经的动脉(经渠穴),候肺脏病变;
中部人为手少阴心经的动脉(神门穴),候心脏病变;
中部地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动脉(合谷穴),候胸中诸病。
足为下部
下部天为足厥阴肝经的动脉(足五里或太冲穴),候肝脏病变;
下部人为足太阴脾经或足阳明胃经的动脉(箕门或冲阳穴),候脾、胃病变;
下部地为足少阴肾经的动脉(太溪穴),候肾脏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