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Disease Pattern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病机
百科解读
在中医范畴里,病与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当注意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症、证、病的概念
症,是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和体征,如发热、头晕、恶心等。
证,即证候,是对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病机本质的概括。证是病机的概括,反映的是疾病的本质。如肝火上炎,病位在肝,病性为实。
病,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机演变的一个完整的异常生命过程,为疾病的简称,常有较固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要点以便于与相似疾病进行鉴别。如感冒、咳嗽、不寐都是中医的病名。
症、证、病的区别与联系
病与证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重点反映贯穿疾病全过程的基本矛盾,而证重点反映疾病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
症状和体征是病和证的基本构成要素。具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组合在一起即构成证候,反映病变本质;各阶段或类型的证候贯穿叠合起来,便是疾病的全过程。
一种疾病可由不同的证组成。例如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眠。虽然不寐这一疾病的症状相似,但其病机有阴虚不能纳阳,阳盛不得入于阴之不同,故不寐又有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心胆气虚证,不同的证型,其治疗有补虚泻实之不同。
同一证又可见于不同的疾病过程中。生活中可以见到很多脏器下垂的疾患,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肾下垂及脱肛,依据中医理论辩证,不同脏器下垂证均属中气下陷,治疗时多以补中益气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