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摘选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阴阳是古代哲学的范畴,是对宇宙基本规律的概括,是古人认识世界变化的方法论与世界观。
阴阳的概念
阴阳最起始的含义指阳光的向背,朝向太阳的为阳、背向太阳的为阴。所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
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古人逐渐将阴阳的含义向外延伸扩展,万事万物都可以用阴阳理论进行分类概括。由此形成了阴、阳两个属性。凡是黑暗的、下降的、寒冷的都归属于阴;凡是明亮的、上升的、温暖的都归属于阳。
阴阳属性的特点
阴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代表了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不是具体的特定的事物或现象。
阴阳又具有普遍性,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无处不在。
阴阳之间又具有相关性,阴阳的划分前提是两者的相互对立与相关联同时存在,不相关的事物或现象不能用阴阳理论来概括。
阴阳属性的划分根据其参照物不同又不断变化,因此具有相对性,如心相对于小肠为阴,相对于肺则属于阳。
阴阳是可以无限可分的,如磁铁具有南北两极,而摔断的磁铁仍旧有南北两极。
阴阳之间的主要关系
阴阳之间具备比较复杂的关系,主要有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等。
对立制约是事物或现象发生发展的动力根源,是消长平衡的前提条件。互根互用是事物或现象相互转化的内在因素。阴阳之间既对立又统一,这是宇宙中一切事物和现象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
中医学借助阴阳理论来阐释机体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疾病的诊断治疗等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