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英文名称:Yang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古籍摘选

阳,高明也。(《说文》)

名词解释

中国哲学认为一切事物均可分为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其中雄性、活跃、主动的方面(如明亮、温暖、干燥、积极等)皆属于阳。

百科解读

阳的起始含义很简单,朝向太阳的一面为阳,在漫长的生活践中,阳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抽象的属性概念。

阳的基本属性

阳由具体的所指,逐渐演变为抽象的属性概念。
本源含义为“之北,山之南”,以日光的向背为划分依据,由于向着太阳的一面光明、温暖、上升、运动,因此逐渐将具备这些特性的事物或现象逐渐划分为阳,逐渐成为哲学范畴的概念。
宇宙万物皆可以阴阳进行分类,白昼、春夏、轻盈、干燥、上升、积极、繁荣等皆为阳。

阳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就大体部位而言,上部为阳,体表属阳;就四肢内外侧而言,外侧为阳;背部为阳,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为阳;十二经络中,与相关联的经络属阳。
在整个生理活动中阳气主运动、温煦、上升、兴奋。在病因中,风邪、暑邪、燥邪、邪属于阳。阳邪侵犯机体,与阴气相斗争,会耗伤机体的阴,因而出现阳胜则阴病,机体多会出现高热烦躁、面赤、凉拒按、洪数等。阳气不足,则会出现面色苍白、脘腹冷痛、泻下清稀、乏力、舌淡苔润、脉沉迟等虚寒证的表现。
在疾病诊断中,色泽鲜明为阳,身热喜凉为阳,呼吸急促、语声洪亮为阳,脉浮、大、数、有力皆为阳。
在药物属性方面,温、热为阳,如干姜肉桂附子等;辛味、甘味散为阳,如麻黄桂枝甘草等。
养生方面,春夏天当固护阳气,对于阳虚体质者,春夏天当少食寒凉之品,可以通过三九贴等传统疗法来增加机体的阳气。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3] 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古籍摘选
名词解释
百科解读
阳的基本属性
阳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