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英文名称:Humor/Thick Fluid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精神津液

古籍摘选

属屈伸,泄泽,补益皮肤润泽,是谓液。(《灵枢·决气》)

名词解释

津液中性质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润滑作用的部分。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液的总称,包括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液体及其有关的分泌物,如液、液、鼻等。与液经常合称,津是质地清稀的,液是质地黏稠的,液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液的生成与输布

液主要来源于水谷微,水液入,吸收水谷中的部分精微和水液,小肠泌别清浊,将水液大量吸收,并将糟粕运送至大肠,大肠再进一步吸收水液,最终形成粪便。在液的生成与输布过程中,需要升清功能的作用,脾将液向上输布到脑髓,向内输布到脏腑。

液的生理功能

液是水液中稠厚的部分,富含营养,因此既有濡养作用,又有滋润作用。
液分布在关节,可以润滑关节腔,使关节活动灵活自如。
液分布在脏腑,可以起濡养作用,如心包腔、胸膜腔等腔隙内均有适当的液体,对的跳动及呼吸运动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液分布在脑髓中可以营养经,如脑脊液中富含营养,不但可以营养神经,对神经系统还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液和津的关系

液和津均是正常的水液,液的质地浓厚,津的质地清晰;液的流动性较小,津的流动性较大;液多分布在体内如脏腑、脑、髓及关节等部位;津多分布在体表如皮肤、口腔、目、毛孔等部位。因此津与液亦有阴阳属性之不同,液走里而属于,津走表而属于。津与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在通常情况下,津液之间不做严格的区分,其不同主要在病理状态下,主要表现为“伤津”与“脱液”。伤津主要为水液的丢失,多为疾病的初始阶段,常见于急性胃肠炎导致的吐泻;脱液则不仅有水液的丢失,还有精微物质的消耗,多见于疾病后期。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 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古籍摘选
名词解释
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液的生成与输布
液的生理功能
液和津的关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