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摘选
五脏化液,心为汗。(《素问·宣明五气》)
百科解读
五脏化五液,汗与心密切相关,汗属于津液的一种,对濡养毛发、调节体温有重要作用。
汗液的生成
汗液属于机体正常水液的一种,由毛孔分泌和排泄。体内津液在阳气的蒸腾气化下,由毛孔排出,而为汗。汗液的生成与卫气的功能密切相关,卫气分布于腠理,可以司汗孔之开阖,卫气功能正常则汗孔开阖有度,形成正常的汗液;卫气失常,不能约束汗孔,则会导致汗出异常。汗为津液的一种,津血同源,因此汗血也同源。因此在治疗外感病症时,如果患者平时有慢性失血,就不能采用峻汗的方法进行治疗,称为夺血者勿汗。
汗液的功能
汗液属于津液,其功能主要为濡养肌肤、调节体温、排泄代谢过程中的废物等。
汗孔分泌汗液,腠理和皮肤能够得到滋润,皮肤不会干燥。
汗液在排泄过程中也会带走热量,调节体温,防止体温过高,因此对发热的病症,往往采用发汗的方法进行治疗。
汗液也会带走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废物,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汗液异常的治疗
汗液的生成与分泌与心、肺密切相关,因此汗出异常多从此二脏进行论治。常见的汗出异常有自汗、盗汗。
自汗为觉醒状态下汗液自行排出,伴见神疲乏力,恶寒恶风,容易感冒等症状,治疗当益气养心、调和营卫,常用的方剂为桂枝汤和玉屏风散。
盗汗为睡眠时汗出,醒后自止的病理状态,伴见五心烦热,口干口渴等症状,治疗当养阴清心,常用方剂为黄连阿胶汤或当归六黄汤。
再者人在紧张或惊吓状态时也会汗出,这属于惊恐伤及心神,治疗当养心安神,常用方剂为甘麦大枣汤。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 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