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叶天士将《内经》卫气营血的生理概念加以引申,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将外感温热病进程中的病机、证候,概括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阶段,用以说明外感温热病的病位深浅、病势轻重及其传变规律。其中血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
卫气营血病证
卫分主表,卫分证病位在肺及体表,邪犯人体卫分,则病情轻浅,是外感温热病的初起阶段,属卫分证。
气分主里,气分证病在胸、膈、胃、肠、胆等脏腑,为邪正斗争的亢盛期。
营分证为邪热陷入心营,病在心与心包络,病情深重。
血分证则为病变的后期,邪热已深入心、肝、肾等脏,重在耗血、动血,病情更为严重。
血分证
血分证指温热病邪深入血分,耗血、伤阴,动血、动风,以发热、谵语神昏、抽搐或手足蠕动、斑疹、吐衄、舌质深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本证由邪在营分不解,传入血分;或气分热炽,劫营伤血,直入血分;或素体阴亏,已有伏热内蕴,温热病邪直入血分而成。
血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病变主要累及心、肝、肾三脏。主要表现为热盛动血、热盛动风、热盛伤阴三大类型。
邪热入血,灼伤阴血,阴虚内热,夜间阳入于阴,故身热夜甚;血热内扰心神,故躁扰不宁,甚或谵语神昏。邪热迫血妄行,则有出血诸症;邪热灼津,血行壅滞,故斑疹紫黑,舌质深绛,脉细数。若血分热炽,燔灼肝经,筋脉挛急,则见动风诸症。若肝阴不足,筋失所养,可见手足蠕动、瘛疭等虚风内动之象。若邪热久羁,劫灼肝肾之阴,阴虚内热,则见低热,或暮热早凉,五心烦热;阴津不能上承,故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肾阴亏耗,耳窍失养故耳聋,神失所养则神疲欲寐,形体失养则体瘦;脉虚细,为精血不充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