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恶露

英文名称:Lochia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临床分科—妇产科

古籍摘选

产后恶露乃裹儿污,产时当随胎而下。(《医宗鉴·妇科法要诀》)

名词解释

产妇分娩宫排出的瘀血浊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恶露是指产后随子宫蜕膜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的产妇正常生理排泄物,经阴道排出。

生理恶露

恶露出于胞中,乃血所化,而血源于脏腑,注于冲任。因此恶露可以反应脏、冲任、胞宫的生理病理状态。
恶露有血腥味,但无恶臭味,其颜色和内容物随着时间而生变化。
正常恶露连续28~42天,总量250~500毫升,个体差异比较大。前3天为血性恶露,逐渐转为浆液恶露,约14天后变为白色恶露,一般连续21天后干净。

病理恶露

若胞宫藏泻失度,冲任不固,血运行失常,则转变为产后恶露不绝
分娩后恶露蓄积胞中,停留不下,或下亦甚少,小腹疼痛,则发展为恶露不下

诊断意义

以恶露的量、色、质、气味等表现,结合全身症状辨别寒热、虚实
如恶露量多,色淡,质稀,无臭气者,多为气虚
色红或紫,黏稠,臭秽者,多为血热
色暗,夹有血块,小腹疼痛者,多为血瘀。

预防调护

产后医师应该认真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若发现有残留及早处理。
坚持母乳喂养,有益于产妇子宫收缩及恶露的排出。
产后每天观察恶露的色、量及气味,如发现有恶臭味,尽早到医院就诊。
个人卫生,勤换卫生棉,保持阴道清洁。
产褥期暂时禁止行房,以减少感染风险。
保持心情舒畅,消除想顾虑,避免情绪激动。
气虚者,可予鸡汤调补。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谈勇.中医妇科学.第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古籍摘选
名词解释
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生理恶露
病理恶露
诊断意义
预防调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