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三焦

英文名称:Triple Energizer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脏腑

古籍摘选

三焦者,水谷之道路,之所终始也。(《难经·三十一难》)

名词解释

上、中、下三焦的合称,既是体腔的划分概念,也是作为六腑之一的功能概念。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具有六的“传化物”,即受盛和传化水谷的基本生理功能。中医学对三焦有两种说法,其一是指身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有“孤府”之称,包括胸腔和腹腔,各脏腑器官均在三焦之中,是人身的一个最大腑,具有运行津液与通行元气的功能。其二指部位三焦,即上、中、下三焦,分别根据人体内的脏腑空间排列命名。

六腑之三焦

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依赖于的功能,作为最大腑,三焦为体内津的输布和排泄提供通道。元气来源于肾精的化生,并在三焦的作用下充布于全身及五脏。如若三焦的通道之效失常,体内津液与元气输布及代谢就会出现异常。

部位之三焦

三焦同时也是脏腑的空间排列,在上部的脏腑为上焦,处于中间部位的为中焦,下部的脏腑为下焦
上焦:指横膈以上的部位,主要包括与肺脏,或头面部、上肢部位亦属于上焦。
中焦:指横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即脾小肠等脏腑。
下焦:指脐以下的部位,即肾、大肠膀胱女子胞室等脏腑。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 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古籍摘选
名词解释
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六腑之三焦
部位之三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