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心包

英文名称:Pericardium
又称:心包络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脏腑

古籍摘选

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邪不能容,容之则心伤……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也。(《灵枢·邪客》)

名词解释

外围的包膜,有络,可通行,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心包,也称“膻中”,是心脏外围的包膜,上有脉络,故又称心包络,具有通行气血,保护心脏的功能。

心包的功能

在生理结构上,心位于人体的胸腔之中,两之间,心包络在其外部,起到护卫作用。因心为君主之官,不可凌犯,故中医有“心不受邪”之说,心包如心主之宫城,若心被外邪侵犯,心包对其起保护作用,心包首先抵御病邪,故有“代心受邪”的说法。

常见病症

心的有关病变往往归于心包。在一些疾病的危重状态下,生心失常的病情变化,如神昏谵语、癫狂等,则称为“热入心包”或“痰热蒙蔽心包”。

心包的脏腑属性

藏象学说中将人体内脏分为脏、奇恒之腑三类,其中、心、、肺、合称五脏,但在经络学说中,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互为表里,因此心包络可属脏,心包络即算一脏,统称为六脏。在脏腑表里关系中肝、;肾、膀胱;心包络、三焦互为表里,肝肾脏腑之相火,其中心包络、三焦等亦从之,同称为相火。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 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古籍摘选
名词解释
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心包的功能
常见病症
心包的脏腑属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