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三阴交

Sānyīnjiāo SP6
来源:《针灸乙经》
别名:太、承命、下三里
归经足太阴脾经
功效:健脾化湿,补益,调经止带,肃降肺气
属性:足三阴经交会穴

穴名释义

三阴,三阴经;交,交会。该穴在内踝上3寸下陷中,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故名。

精准取穴

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简便取穴

找到内踝最高点,向上量4横指,与胫骨内侧缘交点处有一凹陷,即为此穴。

小贴士

本穴的准取穴使用了骨度分寸的方法,其中,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为13直寸。
简便取穴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取穴方法,是长期临床经验总结的方法,操作简便,便于记忆。
一般情况下,简便取穴的方法只适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养生防病时运用。
如果使用穴位进行疾病的治疗,则需要使用精准取穴。
本穴简便取穴中的4横指即“3寸”, “3寸”可通过指寸定位法比量取穴,以手指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合,以中指第一指横纹为平,四指的宽度即为3寸。
需要说明的是,指寸定位法在应用时较为便利,但取穴的准确性稍差,且操作时应以被取穴者自己的手为准。
由于每个人的高矮、胖瘦与手的比例不完全成比例,因此,指寸定位法必须在骨度分寸的基础上运用,而不能以指寸全部量取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

局部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胫骨后肌,𧿹长屈肌。
浅层布有隐经的小腿内侧皮支、大隐静的属支;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静脉。

主治

肠疾病,例如脾胃虚弱腹胀消化不良肠鸣腹痛胃痛泄泻便秘疾,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
男科疾病,例如遗尿、性功能减退。
妇科疾病,例如功能性子宫出月经不调崩漏痛经
病症,例如失眠抑郁、癫狂、善笑、神经衰弱小儿癫痫抽搐、小儿舞蹈病。
皮肤病症,例如神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
其他病症,例如咳嗽黄疸水肿高血压
局部病症,例如下肢神经痛瘫痪

治疗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
孕妇禁针。

日常保健

指压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1~3分钟。
灸法:艾条悬灸10~20分钟;艾炷灸5~10壮。

古籍摘要

《针灸甲乙经·卷十》:足下热痛,不能久坐,湿痹不能行,惊不得眠,三阴交主之。
《针灸资生经》:妊娠不可刺。
《备急千要方·卷四》:治白崩方,灸小腹横文,当脐孔直下百壮,又灸内踝上三寸左右各百壮。
《针灸大成·卷八》:足踝以上病,灸三阴交,绝骨,昆仑

常用配伍

天枢合谷,治急性肠炎。
配中脘、内关足三里,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配中极、行间,治月经不调、痛经。
阴陵泉膀胱俞、中极,治癃闭
归来、太冲,治疝气

参考文献

[1] 孙国杰.针灸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解秸萍,程凯.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取穴特色技法详解.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3] 郭长青.人体经络穴位使用大图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穴名释义
精准取穴
简便取穴
小贴士
局部解剖
主治
治疗操作
日常保健
古籍摘要
常用配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