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英文名称:Eruption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临床各科—外科

古籍摘选

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并治》)

名词解释

生于皮肤表面的斑丘状、粟粒状高出皮肤的疹子,抚之碍手,疹色可与皮肤颜色相同,亦可发红,疏密不一,甚则融连成片。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中医外科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诊察疾病,辨别证候,研究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规律。疹是皮肤病的一种。

临床表现

疹,临床可见形如粟粒状小粒,有散在分布的,有互相融合成片的,多伴有瘙痒,也可有疼痛、灼热、麻木、蚁行感的临床症状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疹的病因复杂,可概括为内外两个方面。
外因主要是感受六淫邪气(特别是风、湿、热),以及虫、之邪等;内因主要是七情内伤、饮食不节、体虚劳倦和肝肾亏损
其病机主要因气失和、脏腑功能失调、邪毒结聚而致生风、生湿、化热、化燥、伤阴、致、致瘀等。

日常调护

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过于风、湿、热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保持情舒畅,情绪稳定;
合理饮食,少吃辛辣、刺激、煿、油腻等肥甘厚味之品。

名词沿革

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轸”的记载,《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少有余,病皮痹隐轸。”其后“疹”见于《本草经》《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医宗金鉴》以及《外科大成》等重要古代医籍文献中。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 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陈红风等.中医外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古籍摘选
名词解释
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临床表现
病因病机
日常调护
名词沿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