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摘选
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肾不生则髓不能满。(《素问·逆调论》)
五谷之精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灵枢·五癃津液别》)
名词解释
奇恒之腑之一,包括骨髓和脊髓。髓由肾精所化生,与脑相通,有充养骨骼、补益脑髓的功能。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概述
髓是奇恒之腑之一,是一种膏脂状物质,根据所处位置不同,可分为骨中的骨髓、脊椎骨中的脊髓,以及脑中的脑髓。髓由肾精、肾气及水谷精微转化而来,可以充养骨骼与脑髓。
功能
髓具有充养脑髓、滋养骨骼及化生血液的生理功能。
充养脑髓,指位于颅腔中的髓由肾中精气化生而来,通过脊髓向上进入脑中,维持大脑的生理功能,使脑力充沛、思维敏捷、身体强健。若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肾精亏虚,则会出现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腰膝酸软、发育迟缓、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病症。
滋养骨骼,指脊椎管内的髓,髓充足,骨骼得以充养强壮,反之,如若脊椎管中的髓不充盈,则会导致骨质疏松无力,甚至出现骨折、骨痿等病症。
化生血液则是指处于脊椎中的髓,是化生血液的重要物质,化生血液有源需要肾精充足,才能使髓充足,充盈于脊椎骨及与其相连的脑中,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状态。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 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