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Couplet Medicinals
又称:对药;姊妹药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方剂学
名词解释
两味药成对相配,多有协同增效或减毒作用。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药对是两味相对固定药物的配对使用,从而发挥药物间的协同增效或配伍减毒等作用。
药对遵循中医药基本理论而形成
药对是遵循中医基本理论法则组方的最简单、最基本的方式,有理可依,有据可循,是历代医家常用的组方形式,起源于经典方剂的核心配伍,并可以根据辨证组成新的方剂。
药对是两个相对固定药物的配伍组合
医生遣方用药,除少数用单药外,绝大多数处方都是将不同药物配合使用,充分体现了药物相互促进或者制约的功效。两个相对固定药物的配伍组合才是药对,如荆芥配防风发散风寒,黄连配肉桂交通心肾,半夏配生姜降逆止呕等。
药对具有内在的组合规律
中医学家将两味中药配伍应用后产生的不同效应与反应,归纳为“七情和合”。其中相须、相使、相畏、相杀是有利的,可经常配伍使用,且均可体现在药对中;而相反、相恶是不利的,一般视为配伍禁忌,不可一同使用。
药对中的药物配伍不是随意且无意义的,而是具有同类相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等规律,为提高临床疗效发挥其独特的功效。
药对与方剂的关系
药对不同于单味中药,但能起到增效减毒作用;也不同于方剂,但又是方剂的基础,是若干方剂的母方。有的药对本身就是一首方剂,如川楝子配延胡索即金铃子散。而一首方剂中往往含有若干个药对,如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和炙甘草五味药组成,其中所含药对有:桂枝配芍药,生姜配大枣,桂枝配甘草,芍药配甘草等。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邓中甲.方剂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3] 唐于平,束晓云,李伟霞,等.药对研究(Ⅰ)——药对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4):4185-4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