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Decoct Later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方剂学
古籍摘选
煎药之法各殊,有先煎主药一味,后入余药者;有先煎众味,后煎一味者;有用一味煎汤以煎药者;有先分煎,后并煎者。(《慎疾刍言》)
名词解释
在其他药物煎成前5~10分钟时,投入煎煮的煎药法。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后下系指一些药效易于挥发或受热不稳定的中药,一般煎煮时间较短,在其他药快要煎好前再加入共煎,属于中药汤剂特殊煎煮法之一。
后下中药的种类
有效成分受热易挥发的中药:多属气味芳香的中药,以解表药和芳香化湿类为代表,如薄荷、豆蔻、砂仁、藿香、木香、鱼腥草、苏叶、菊花、辛夷、荆芥等。此类药物多以挥发性成分为主要有效成分,若煎煮过久,有效成分会随水分大量蒸发而丧失。
有效成分遇热不稳定的中药:如大黄、番泻叶、钩藤等。大黄、番泻叶中的番泻苷A、番泻苷B,钩藤中的钩藤碱、异钩藤碱等均为受热不稳定的活性成分,久煎会使其水解转化为活性较低或者无活性的化学成分,从而降低药效。
其他中药:如苦杏仁,含有大量的苦杏仁苷和苦杏仁酶,前者是止咳主要成分,后者可水解生成有毒的氢氰酸,苦杏仁后下入沸腾的药液中可迅速使酶失活,从而达到破酶保苷的目的。
后下的方法
中药汤剂一剂一般需煎煮两次,传统后下法大都在一煎中其他药物快煎好前5~10分钟加入后下药物,二煎时与其他药物同煎。
有研究证明,把未经浸泡的后下药投入高温药材中同煎,影响其有效成分的溶出,在二煎时也已失去后下的意义,故后下药材应先行浸泡,再煎煮。
近年来采用冲服改进药物后下的方法,可将药物研成细粉,用前开水冲服或兑入其他煎液冲服。
后下药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中明确规定薄荷、青蒿、沉香、砂仁、豆蔻、大黄、钩藤、徐长卿、番泻叶、苦杏仁、降香共11味中药入汤剂需后下。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邓中甲.方剂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3] 聂安政,高梅梅,朱春胜,等.中药特殊煎法的探讨与思考(二):后下.中草药,2018,49(13):3153-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