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Quick-Acting Formula
又称:峻剂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方剂学
古籍摘选
急方之说有五,有急病急攻之急方,如心腹暴痛,两阴溲便闭塞不通,借备急丹以攻之……;有汤、散荡涤之急方,盖汤、散之比丸下咽易散而施用速也;有药性有毒之急方,盖有毒之药能上涌下泄,可以夺病之大势也;有气味厚药之急方,药之气味厚者,有趋于下而气力不衰也。(《儒门事亲》)
名词解释
药性峻猛,治疗病势急重急于取效的方剂。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急方属方剂学“七方”之一,治疗急病及重病的方剂,急取速效。
七方溯源
“七方”之说,源于《内经》。关于“七方”的最早记载,可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此言药味多少;“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三臣六,偶之制也”,此言药味奇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此言药性缓急;“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
“七方”的实质,是以病情轻重、病势缓急、病邪严重程度、药性缓急、药味奇偶以及患者体质的强弱等作为依据的一种方剂分类法。后经历代医家逐渐演化,统一将“七方”分为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