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Compound Formula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方剂学
古籍摘选
复方之说有二:有二三方相合之复方者,如桂枝二越婢一汤之类是也;有分两匀同之复方者,如胃风汤各等分之类是也。又曰:重复之复,二三方相合而用也;反复之复,谓奇之不去则偶之是也。(《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名词解释
两味药物以上组成的方剂。古称重方。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七方溯源
“七方”之说,源于《内经》。关于“七方”的最早记载,可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此言药味多少;“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三臣六,偶之制也”,此言药味奇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此言药性缓急;“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
“七方”的实质,是以病情轻重、病势缓急、病邪严重程度、药性缓急、药味奇偶以及患者体质的强弱等作为依据的一种方剂分类法。后经历代医家逐渐演化,统一将“七方”分为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类。
复方的含义
复方是指两方或数方合用,治疗较复杂病情的方剂,含义有三:
“二方、三方及数方相合”,二三方之合即指单用一方不能使病尽,而将两三个方子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方,比如柴胡桂枝汤、桂枝附子汤等均是复方。
“本方之外别加余药”,如调胃承气汤加连翘、薄荷、黄芩、栀子为凉膈散。
“分两均齐之复方”,分量均齐如胃风汤,由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芍药、肉桂6味药各等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