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复方

英文名称:Compound Formula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方剂学

古籍摘选

复方之说有二:有二三方相合之复方者,如桂枝二越婢一汤之类是也;有分两匀同之复方者,如风汤各等分之类是也。又曰:重复之复,二三方相合而用也;反复之复,谓奇之不去则偶之是也。(《素问病机宜保命集》)

名词解释

两味药物以上组成的方剂。古称重方。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复方属方剂学“七方”之一。“七方”中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均可相对而言,唯独复方单论,言药味众多或合方之义。

七方溯源

“七方”之说,源于《内经》。关于“七方”的最早记载,可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此言药味多少;“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三臣六,偶之制也”,此言药味奇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此言药性缓急;“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
“七方”的质,是以病情轻重、病势缓急、病邪严重程度、药性缓急、药味奇偶以及患者体质的强弱等作为依据的一种方剂分类法。后经历代医家逐渐演化,统一将“七方”分为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类。

复方的含义

复方是指两方或数方合用,治疗较复杂病情的方剂,含义有三:
“二方、三方及数方相合”,二三方之合即指单用一方不能使病尽,而将两三个方子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方,比如柴胡桂枝汤、桂枝附子汤等均是复方。
“本方之外别加余药”,如调胃承气汤加连翘薄荷黄芩栀子为凉膈散。
“分两均齐之复方”,分量均齐如胃风汤,由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芍药、肉桂6味药各等分组成。

名词沿革

方剂“七方”分类,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根据病情轻重、病位上下、病势缓急和药数奇偶等,将方剂分为大、小、缓、急、奇、偶、重七类。代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药方论》中指出:“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是也。”将《内经》的“重”改为“复”。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邓中.方剂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3] 李经纬.中医大辞典.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4] 钱会南.从七方十剂解读《本草纲目》对《黄帝内经》组方与论治理论的运用挥.环球中医药,2019,12(7):1059-1061.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古籍摘选
名词解释
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七方溯源
复方的含义
名词沿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