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面色较正常红赤,主热。
百科解读
中医诊断学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诊察疾病,辨别证候,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收集人体疾病信息。望面色是望诊的重要内容,其中病人面色又有多种情况,面色发红就是其中的一种。面红,是症状名。
病因病机
红色为血的颜色,面色发红,说明面部气血充盛,主有热。热为阳邪,能够生风动血,血得温则行,在热邪的推动下,气血运行加速,向上充盛于面部,而出现面色发红。
面红主要是因为热盛所致,体内热邪偏盛,一种是实热,另一种是阴气不足而导致阳气相对的偏盛,称为虚热。
病理性面红
实热证面红:如果是实热所致,一般是面色通红,像肝胆实热,或者胃肠燥热,均会出现满面通红的表现。
虚热证面红:而虚热所致的热,一般表现为两颧潮红,多在午后发生,常伴有夜间盗汗,如肺痨病人面赤多见颧红。
“戴阳”面红:面红在病重时也会出现,类似回光返照的情形,患者本来面容枯槁,突然出现面部泛红如妆,但是这种红是浮在表面的,有飘摇不定之状,常由久病阳气衰极,阴气偏盛,格拒阳气于体表,虚阳浮越于面部,最终可致阴阳离决,这种面红多见于危重病人,又称为“戴阳”。
生理性面红
正常人有时也会出现面红,如天气炎热,或人剧烈活动以后,面色也往往发红,还有些人生来面色就偏红,这些都是生理现象,要注意辨别。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 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邓铁涛.中医诊断学.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