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Combination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中药学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医家根据治疗目的和药性特点,选用相应的理论原则,配合应用药物就是配伍。配伍是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认识和运用中药的主要形式。
配伍关系主要分为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六种情况。此六种配伍关系与单行合称药物的“七情”,是应用药物的七种情况。
配伍关系中,相须、相使可以起到协同增效作用,可广泛应用。相畏、相杀可以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相恶、相反则是配伍用药的禁忌,原则上应避免使用。
相使
相使是指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疗效的配伍关系。
如补气药黄芪,配合利水消肿药茯苓,治疗脾虚水肿,茯苓淡渗利湿,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作用。
清热泻火药黄芩与攻下泻热药大黄相配合,治疗血热妄行,大黄亦能清热泻火,从而提高黄芩的治疗效果。
相杀
相杀的配伍关系,是指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称呼,是被动和主动的区别。
如半夏、天南星畏生姜,生姜可以抑制半夏、天南星的毒副作用,生姜则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 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周帧祥,唐德才.中药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3] 高学敏,钟赣生.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