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Herbs/Herbal Drugs/ Herbs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中药学
古籍摘选
有号草药者,俗相传取诸草,名不在《本草经》者,以治疾,尤有奇效。(《杂说》)
名词解释
一般无经典本草记载,民间按经验使用,加工炮制欠规范的天然药物。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某些药用植物在一般中药古代书籍中没有记载,或有记载而现在一般医生很少使用,但在民间却能掌握使用,这些药用植物称为草药,包括我国和其他国家民间或小范围区域使用的植物药。随着社会发展,草药也逐步被广泛使用,部分草药可以逐渐过渡或上升为中药。
缺少理论体系
草药在采收加工和用法用量上没有严格的要求,既未列为商品药,也不经加工炮制,但却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民间使用中也往往没有配伍禁忌等完善的医学理论。
例如春季很多人会选择一些蒲公英、马齿苋等植物的地上部分作为野菜食用,这些野菜具有一定的清热作用,但对其用法用量没有明确规定和指导,人们可以根据民间的经验用于自我调养。
西方草药历史
西方对草药的使用也很有历史。
例如德国在1961年已正式将植物药列入第一部药品法令,德国卫生部内专门设有负责审查植物药的委员会,审查修订近400条草药及复方制剂的标准条款。
德国的魔鬼爪是一种野生草本植物,在非洲纳米比亚草原和卡拉哈里沙漠上生长,属于非洲土产的植物。魔鬼爪的根被用作民间药物,缓解风湿病的疼痛。
欧盟国家1964年成立了欧洲药典委员会,委员会撰写《欧洲药典》时,专门针对草药的注册管理办法和质量标准进行了相关规定。
又如,墨西哥在北美是草药资源丰富和使用历史悠久的国家,墨西哥菝葜自古便被用为草药,具有驱风、发汗、利尿、解毒、净血等功效,墨西哥人视其为清热解暑的良药。
名词沿革
西汉刘向在《说苑·建本》中记载:载锐金石,杂草药,以攻疾苦。”草药来自植物,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草药泛指植物药,将可治疗疾病的“草”称为“药”。
清代吴敏树在《杂说》中记载:“有号草药者,俗相传取诸草,名不在《本草经》者,以治疾,尤有奇效。”其意为没有在《本草经》中记载的其他植物药就称为草药。
现代对草药的定义扩大为未在我国历代本草中记载的植物药,包括我国民间和少数民族地区未被记载的传统植物药,亦包括在欧洲、美洲等其他国家地区的传统植物药。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 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周帧祥,,唐德才.中药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