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归经

英文名称:Meridian Entry/ Meridian Tropism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中药学

古籍摘选

盖以经络为纲,以药品为目,俾阅者豁然于某味为某经之药,不致乱投杂进,其有裨于医术不浅哉。(《本草分经·原叙》)

名词解释

中药作用归属、趋向于某脏腑、经络或特定部位等的定位、定向理论。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归经就是药物选择性地归属于一定的身体部分、脏腑经络,即某药对某些脏经络有明显而特殊的作用,因而对特定脏腑经络的病变有针对性的治疗作用。

理论来源

“归”是指药物作用的归属位置,也指药物作用的脏腑部位。“经”是指经络及其所属脏腑。
归经不同,药物的功能效果也不同;归经相同,药物的功能效果也有不同。
同属寒性药物,虽然都具有清热作用,但其作用范围,或偏于清肺热,或偏于清肝热,各有所长。再如作用于同一经络者,也有或清或补之分。
将各种药物对脏腑经络的作用进一步归纳,使之系统化,便形成了归经理论。

归经方法

对药物进行归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直接归经法:药物直接作用于某个脏腑经络,便归于某经。如贝母能化痰止咳,归经;黄芪,归脾经;郁金解郁,归肝经;藿香化湿和,归胃经;茵陈退黄,归胆经等。这些药物依据其功效,直接归属某一脏腑经络。
间接归经法:即药物通过调节某一脏腑来治疗其他脏腑病变,则归经于某。如补骨脂治疗久泄,其显效部位在肠,而此种虚寒久泻是由脾肾阳虚所致,补脂的止泻作用本质上是通过补壮阳、温中补脾而现的,故其归经定位于脾肾,而不是大肠
相关归经法:即药物治疗的疾病与该脏腑经络相关,则归于此经。如续断杜仲等药均能强壮骨,因“肝主筋”、“肾主骨”,故均归肝、肾经;又如枸杞子黑芝麻女贞子等,均能补肝血、益肾精而明目,故入肝、肾经。
病机归经法:指药物的所治病证,病机与某脏腑经络相关,则归于此经。如金银花连翘等治疗疮疡,而诸痈痒皆属于,因此归于心经;羚羊角钩藤天麻等治疗肝风抽搐,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因此归于肝经。
定向归经法:指某药不但能归某经,还能引导其他药物归入该经,挥治疗作用,这类药物也称为引经药。如黄连细辛手少阴心经羌活足太阳膀胱经柴胡青皮足厥阴肝经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 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高学敏,钟赣生.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古籍摘选
名词解释
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理论来源
归经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