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Meridian Entry/ Meridian Tropism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中药学
古籍摘选
盖以经络为纲,以药品为目,俾阅者豁然于某味为某经之药,不致乱投杂进,其有裨于医术不浅哉。(《本草分经·原叙》)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理论来源
“归”是指药物作用的归属位置,也指药物作用的脏腑部位。“经”是指经络及其所属脏腑。
归经不同,药物的功能效果也不同;归经相同,药物的功能效果也有不同。
同属寒性药物,虽然都具有清热作用,但其作用范围,或偏于清肺热,或偏于清肝热,各有所长。再如作用于同一经络者,也有或清或补之分。
将各种药物对脏腑经络的作用进一步归纳,使之系统化,便形成了归经理论。
归经方法
对药物进行归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直接归经法:药物直接作用于某个脏腑经络,便归于某经。如贝母能化痰止咳,归肺经;黄芪健脾升阳,归脾经;郁金疏肝解郁,归肝经;藿香化湿和胃,归胃经;茵陈利胆退黄,归胆经等。这些药物依据其功效,直接归属某一脏腑经络。
间接归经法:即药物通过调节某一脏腑来治疗其他脏腑病变,则归经于某脏。如补骨脂治疗虚寒久泄,其显效部位在肠,而此种虚寒久泻是由脾肾阳虚所致,补骨脂的止泻作用本质上是通过补肾壮阳、温中补脾而实现的,故其归经定位于脾肾,而不是大肠。
相关归经法:即药物治疗的疾病与该脏腑经络相关,则归于此经。如续断、杜仲等药均能强筋壮骨,因“肝主筋”、“肾主骨”,故均归肝、肾经;又如枸杞子、黑芝麻、女贞子等,均能补肝血、益肾精而明目,故入肝、肾经。
病机归经法:指药物的所治病证,病机与某脏腑经络相关,则归于此经。如金银花、连翘等治疗痈肿疮疡,而诸痈痒疮皆属于心,因此归于心经;羚羊角、钩藤、天麻等治疗肝风抽搐,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因此归于肝经。
定向归经法:指某药不但能归某经,还能引导其他药物归入该经,发挥治疗作用,这类药物也称为引经药。如黄连、细辛入手少阴心经,羌活入足太阳膀胱经,柴胡、青皮入足厥阴肝经。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 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高学敏,钟赣生.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