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Roast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中药学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古籍记载
古人煨制药物的原意是增强涩肠止泻的作用。如明代《本草通玄》中记载,诃子“生则能清金行气,煨熟则能温胃固肠”。
清代《本草便读》记述肉可蔻的作用,“煨熟又能实大肠,止泻痢”;葛根“治泻则煨熟用之,煨熟则散性全无”。
明代《本草纲目》论木香的炮制,“凡入理气药只生用,不见火,若实大肠,宜面煨熟用”。
肉豆蔻湿面团煨法
将药物用湿面团包裹,埋入热滑石粉或砂子拌炒,煨至面焦黑或焦黄色。如面粉煨肉豆蔻,将适量面粉打湿,如水泛丸法,裹面粉3~4层,倒入炒热的滑石粉或砂子中,在170~190摄氏度高温中拌炒,煨热至面皮呈焦黄色,取出筛去滑石粉或砂子,剥去面皮,放凉即得。
肉豆蔻煨后能使挥发油减少,降低刺激性,降低了肉豆蔻醚的毒性成分,鞣质增多,增强涩肠止泻的作用,增强收敛之性。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肉豆蔻各炮制品都明显抑制小鼠的小肠推进功能,对新斯的明所致的小鼠小肠推进功能亢进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涩肠止泻作用可能与对抗M受体兴奋和直接抑制肠蠕动有关。止泻作用:面煨>麸煨>生品>滑石粉煨;毒性:生品>滑石粉煨>麸煨>面煨。与传统理论煨熟“温胃固肠”是相符的。
此外肉豆蔻还有麸煨和滑石粉煨的方式。
木香湿纸煨法
取草纸打湿,将药物包裹三层,入火或火灰中爆至纸烧焦为度,剥去纸即得。纸煨木香,取未经干燥的木香片置于铁丝匾中,一层草纸一层木香片,间隔平铺数层,压紧,置于烟炉火上,或烘干室内,用文火或低温烘煨,至木香中所含的部分挥发油渗透至纸上,取出放凉。
木香煨后其挥发油含量均较生品降低,其比旋度、折光率均下降,密度基本没有变化。
煨后木香固肠止泻作用增强,用于治疗泄泻腹痛等。
此外还有煨生姜、煨葛根等。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 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高学敏,钟赣生.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