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顿服

英文名称:Administered at Draught/Take in One Single Dose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方剂学

古籍摘选

在上不厌频而少,在下不厌顿而多。少服则滋荣于上,多服则峻补于下。(《汤本草·东垣先生用药法·古人服药活法》)

名词解释

药物一次服下。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中药服用方法对疗效的影响

服用方法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我国古代医家对此早有认知,《伤寒论》和《匮要略》中对服药次数就有不同要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称“在上不厌频而少,在下不厌顿而多,少服则滋荣于上,多服则峻补于下”,指出服用方法应根据病位上下的不同而定。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曾在《医学源流论·方药·服药法论》中记载:“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
以上均说明方剂不光需要对症组方,服用方法也至关重要,正确的服药方法能加速病情的好转,错误的服药方法反而会使病情恶化。诸多据均证明,中药服用方法是现中药临床疗效的最后环节,服用方法不当,会令遣方用药、制剂调剂等前功尽弃。
根据病位、病证及药物特点的不同,服药方法也不尽相同,常用的有冷服、热服、食前服、食后服、空腹服、顿服、频服病前服等。

顿服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顿服是将每剂中药汤液一次快速服完。顿服的方法常用于以下情况。
病在下部者,往往多量一次服完,汤剂量大、力猛,能使药物迅速发挥作用。如清热利湿的五淋散、寒通汤,治疗肠痈大黄牡丹汤,泻的葶苈大枣泻肺汤等。
病位不在下部但病情危急者,此时若按常规服药, 不易显效,而浓汤大量顿服可使药力迅速起效,达到扶正祛邪、挽救生命的目的,如独参汤、参附汤等。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 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李飞.方剂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3] 黄南龙,张碧玉,邱宝玉. 小议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海峡药学,2015,27(5):197-198.
[4] 吴萍,张国,彭学清,等. 中药汤剂每日服用次数的分析.中国药师,2019,22(4):714-716.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古籍摘选
名词解释
术语在线
中药服用方法对疗效的影响
顿服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