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阳气

英文名称:Yang Qi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精气学说

古籍摘选

阳气者,则养,柔则养。(《素问·生通天论》)

名词解释

事物及运动中具有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轻清的、功能性的等具有属性的一面。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阴阳是古代哲学家对事物属性的概括与区分。任何相关联又矛盾的事物或现象均可以用阴阳进行划分。气根据其属性不同,可分为阴气和阳气。阳气为气之阳性的一方,尤其指作为功能活动的一方。

气与阳气

气是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气既是物质的,也是功能的。
阴阳是对物质世界的一种划分,阴阳最初的含义指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其后从具体概念逐渐演变为抽象的属性概念,凡是运动的、积极的、明亮的、上升的、温暖的均为阳。
阳气概念是将气学说与阴阳学说结合的产物,气从功能角度而言,有阳气与阴气,阳气具备阳的属性。

阳气的作用

阳气是周身之气的一种,气从阴阳属性进行划分则有阴气与阳气。阴阳二气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平衡状态。
阳气的属性为外在的、上升的、运动的、积极的。阳气可以制约阴气,防止体温过低及气运行过慢而产生寒凉病症。
阳气也会协助阴气,在某些特殊状态下,阳气会转化为阴气,以维持阴阳的平衡。
,其运化升清功能均需要阳气的支持;,主血脉,血中运行主要依靠阳气的推动作用,心阳气同时制约阴气,防止心跳过缓,或血行减慢。

阳气异常的治疗

阳气异常主要包括有余和不及。
阳气有余会消耗阴气,产生火热或亢盛的病理变化,机体会出现口干口渴精神狂躁等新陈代谢加速的症状表现,治疗当以清泻火热之气为主,选用寒性药物,如黄连黄芩大黄石膏等。
气不足则阴气相对有余,出现性病症,表现为畏寒肢冷、温喜按、脉沉迟等,当以补阳为主,选用甘温药物进行治疗,如人参肉桂干姜等。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 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古籍摘选
名词解释
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气与阳气
阳气的作用
阳气异常的治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