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尿血

英文名称:Hematuria
又称:溺、溲血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临床分科—内科

古籍摘选

劳伤而生客热,血渗于故也。血得温而妄行,故因热流散,渗于胞,而尿血也。(《诸病源候论·虚劳尿血候》)

名词解释

以尿血或尿中带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小便中混有血尿色呈淡红、鲜红、红赤,甚或夹杂血块,称为尿血,属血证中的一种。

临床特征

小便中混有血液或夹有血丝。
因出血量及病位不同,而使小便呈淡红色、鲜红色、茶褐色或洗肉样,甚至夹有血块。
排尿时无疼痛。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病机多与外感燥热之邪、嗜食辛辣肥甘之物、情过极、体久病等因素导致热邪伤及络或亏虚,气虚不固,离经之血侵入水道而成尿血。

现代医学范畴

现代医学中的尿路感染肾小球肾炎、泌尿系肿瘤,以及各种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等)出现血尿者,均可归属于本病的范畴。
出血量微少、用肉眼不易观察到而仅在显微镜下才能现红细胞的“镜下血尿”,也包括在尿血之中,可参照本病论治。

病证鉴别

血淋:血淋与尿血二者均可出现尿中带血的症状,但血淋还伴有小便时淋沥刺痛之感,而尿血则不伴有小便时疼痛。二者可依此进行鉴别。
石淋:石淋若砂石划破尿道,也可见尿中带血,容易与尿血混淆。但石淋主要表现为尿中时有砂石夹杂,小便涩滞不畅,时有小便中断,或伴腰腹绞痛等症状,二者可以此鉴别。

治则治法

本病的治疗应根据虚实的不同分别论治。
实证多由感受热邪所致,治应选用清热泻之法。
虚证多由热邪耗,正虚邪恋所致,治当选用滋阴降火之法;或因脾虚中气不足不摄血,血随气陷所致,治当健脾益气摄血之法;或因肾虚下元空虚,封藏失职,血随尿出所致,治当补肾固摄之法。

预防调护

本病患者平时应注气候变化,多食清淡之物,少食辛辣肥甘之品,保持情愉快,做到劳逸结合。
病情较重的患者应时刻注意病情变化,尽早进行相关治疗。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张伯礼.中医内科学.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古籍摘选
名词解释
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临床特征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范畴
病证鉴别
治则治法
预防调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