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Regular Edema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临床分科—内科
名词解释
以全身浮肿,尿少,腹满而喘等呈进行性发展为主要表现的水肿病。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从而产生的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要特征表现的一类病证。其中里证如喘促等症状明显者,称为正水。
临床特征
里证居多,表现为全身浮肿,小便量少,腹部胀满,喘促,脉沉迟等。
严重者,出现水饮凌心的症状,表现为身重,短气,不得卧。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各种原因导致脾肾阳虚,不能气化以蒸腾水湿,湿聚成邪停于里而不行,故腹满而脉沉迟;水液潴留则外溢肌肤而身体浮肿;水气上迫于肺而作喘。
若水凌心阳,则身重短气不得卧;水不温肾,则形寒肢冷,甚则口唇紫绀。
现代医学范畴
本病与现代医学心源性水肿一病较为相似。心源性水肿是指由于心脏功能障碍而引发的水肿,常与心力衰竭同时出现。其症状为水肿先从身体的下垂部位开始,随后逐渐发展为全身性的水肿,同时伴有气喘,心悸,颈静脉怒张等症状。心源性水肿可参照正水进行辨证治疗。
病证鉴别
石水:正水与石水均可出现四肢肿胀伴有腹部胀满,脉沉等临床表现,均属里证。但正水起病即有喘满的症状,而石水起病则不喘,二者可依此进行鉴别。
四水
“风皮正石”四水首见于《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是古人对于水气病的一种辨证归类。该归类方法,侧重于病位浅深,其中风水、皮水属表证,正水、石水属里证。
预防调护
应注意适寒温、避风邪,避免长期生活在潮湿的地方。
水肿患者宜戒烟、戒酒,避辛辣。
水肿严重者,应减少控制食盐摄入。
水肿尿少的患者,记录每日液体出入量。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张伯礼.中医内科学.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3] 贾士安.论《金匮要略》水气病.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02):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