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Aphtha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临床分科—儿科
名词解释
口腔黏膜溃烂,表面呈局限性缺损的表现。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临床表现
常见齿龈、舌体、两颊、上腭等黏膜处出现黄白色溃疡,大小不等,甚则满口糜腐,疼痛流涎,进食困难,可伴发热或常有颌下臖核肿大、疼痛。疱疹性口炎先见散在或成丛的小疱疹,周围有红晕,继而疱疹破溃形成溃疡。
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包括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责之于素体积热或阴虚火旺;外因主要是感受外邪,风热乘脾;或调护不当,秽毒内侵,心脾积热。
病位主要在心、脾、肾,病机关键为心脾肾三经素蕴积热,或阴虚火旺,复感邪毒熏蒸口舌所致。
现代医学范畴
本病属现代医学口炎范畴,最常见者为细菌感染性口炎及疱疹性口炎。
病证鉴别
手足口病:多发于4岁以下的儿童,为病毒感染引起的时行疾病,主要在春夏季流行。除口腔黏膜溃疡之外,伴发热及手、足、臀部皮肤疱疹。
鹅口疮:多发生于新生儿或体弱多病的婴幼儿。口腔及舌上满布白屑,周围有红晕,其疼痛、流涎一般较轻。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马融.中医儿科学.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