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Anorexia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临床分科—儿科
名词解释
以长期厌恶饮食,消瘦疲乏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病因病机
厌食病因有先天因素及后天因素,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病机关键为脾胃失健,纳化失和。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但脏腑娇嫩,脾常不足,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护失宜,都可影响脾胃的正常纳化功能,致脾胃不和,纳化失健,而成厌食。
疾病特点
发病时节: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但夏季之时,暑湿当令,脾湿加重,纳食较前更差。
患者特点:各年龄儿童均可发病,以1~6岁多见。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
病史:有喂养不当、病后失调、先天不足或情志失调史。
厌食与疳证
厌食由喂养不当,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所致,以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主症,无明显消瘦,精神尚好,病在脾胃,很少涉及他脏,一般预后良好。
疳证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大便不调为特征,起病缓慢,病程迁延,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严重者还可危及生命。
若厌食长久不愈,可转为疳证。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马融.中医儿科学.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