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Menstruation During Pregnancy
又称:垢胎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临床分科—妇产科
古籍摘选
妇人经月下,但为微少,师脉之反言有躯,其后审然,其脉何类?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阴阳俱平,荣卫调和,按之滑,浮之则轻,阳明、少阴各如经法,身反洒淅,不欲食饮,头痛心乱,呕哕欲吐,呼则微数,吸则不惊,阳多气溢,阴滑气盛,滑则多实,六经养成,所以月见阴见。阳精汁凝胞散,散者损堕,设复阳盛,双妊二胎,今阳不足,故令激经也。(《女科证治准绳·妊娠经来漏胎下血》)
名词解释
孕后仍按月行经,俟胎儿渐长,其经自停。
百科解读
若受孕之初,按月行经而无损伤于胎儿者,称为“激经”。正常情况下,随着胎儿长大,胎气逐渐增强,胎儿和母体形成相互之间力量的协调,对精血的固摄能力提高,“激经”现象不久便会随之消失,但也需要小心谨慎地养护。
病因病机
阴亏火旺:平时肝肾阴亏虚,相火煽动,怀孕之后阴血下聚养胎,阴血相对缺乏,相火盛,再加之月经来潮,机体气血充盛,火伤血络,气血妄行而导致血海不正常溢出。
脾肾亏虚:若肾气较普通人衰弱,脾胃的运化能力不够,封藏之力量不足,纳气不充足,冲任较衰而使胞宫不稳固,一部分血仍然规律溢出。
现代医学范畴
现代医学认为,“激经”是孕卵着床的一种正常反应,孕妇所产生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未能使卵巢黄体转化为妊娠黄体,但卵巢功能却不停在活动,导致按月少许阴道出血,等到妊娠3~4个月后,性激素从胎盘分泌替代卵巢功能,将不会再有规律性出血。
激经的施治
激经虽然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一般对胎孕无大碍,但也会有少部分孕妇可转为流产,故应给予重视。治疗药物需在临床医师建议指导下合理使用。
预防与调护
“激经”现象一般发生在孕期前3个月,孕妇在这一时期非常容易流产,必须特别注意,应避免搬运重物或做激烈运动,而家务事与外出次数也应尽可能减少。不可过度劳累,多休息,睡眠要充足,并应避免性生活。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谈勇.中医妇科学.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