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Common Cold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临床各科—内科
术语在线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中医“感冒”与现代医学“感冒”
感冒为中医和现代医学共有的疾病术语。中医的“感冒”,指“感受冒触”风邪而发的病证;现代医学的“普通感冒”,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鼻咽急性卡他性炎症。中医学感冒,不仅包含西医学普通感冒,还涵盖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
病因病机
感冒是因六淫、时行之邪,侵袭肺卫,以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而为病。外感邪气以风邪为主,故感冒又常称之为“伤风”“冒风”等,风邪又常兼夹寒邪、热邪、湿邪、暑邪等,故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
生活经验
一般而言,感冒属轻浅之疾,及时有效地诊治,预后良好。感冒病情较为轻浅者,我们常有的生活经验是饮用热姜汤、盖被发汗等,此为简易的“汗法”,不用专门用药,也可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但对于感冒的重症,还是应当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名词沿革
《黄帝内经》即记载有外感风邪引起类似感冒症状的论述,《素问·骨空论》所言:“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论述太阳病时,创制麻黄汤、桂枝汤分别治疗表实证和表虚证,为感冒的辨证治疗奠定了基础。感冒之名,最早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论》,论述“参苏饮”时提及:“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疼,咳嗽声重,涕唾稠黏。”指出了感冒的相关症状。自此,后代医家始沿用此名。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张伯礼.中医内科学.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