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四白

Sìbái ST2
来源:《针灸乙经》
别名:面鼽、
归经足阳明胃经
功效:祛风明目,舒活络

穴名释义

四,四方,广阔之;白,光明也。本穴在目下一寸,主“戾目不明”,针此穴,可使目力复明,光明四射;穴在目下,能治眼病,改善视觉以明见四方。

精准取穴

面部,眶下孔处。


简便取穴

食指、中指并拢伸直,中指紧贴鼻翼两侧,此时食指尖端可在眼眶下缘摸到一凹陷,即为此穴。

小贴士

简便取穴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取穴方法,是长期临床经验总结的方法,操作简便,便于记忆。
一般情况下,简便取穴的方法只适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养生防病时运用。
如果使用穴位进行疾病的治疗,则需要使用准取穴。

局部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提上唇肌,眶下肌。
浅层分布有眶下经;深层分布有面神经颧支,眶下神经,眶下动、静

主治

眼科疾病,例如目赤痛痒,青光眼,目,眼睑瞤动,结膜炎角膜炎,迎风流泪
头面部疾病,例如头面疼痛,口眼斜,眩晕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
其他疾病,例如道蛔虫症。

治疗操作

直刺0.2~0.4寸或者沿皮透刺睛明,不可深刺,不可使用行针手法。
不宜灸。

日常保健

指压按摩:用指腹按揉,每次1~3分钟。

古籍摘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凡用针稳审方得下针,若针深令人目乌色。
《针灸大成·卷六》:主目赤痛,僻不出,目痒,目肤翳,口眼㖞僻不能言。
《针灸甲乙经·卷之十二》:目痛口僻,戾目不明,四白主之。

常用配伍

迎香,治胆道蛔虫病
涌泉大杼、百会、太溪,治头痛目眩。
配光明、丰隆、太冲,治目翳、青光眼。
合谷颊车攒竹、太、阳白,治口眼㖞斜。

参考文献

[1] 孙国杰.针灸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 解秸萍,程凯.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取穴特色技法详解.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3] 刘乃刚.精准取穴不出错. 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4] 郭长青.人体经络穴位使用大图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穴名释义
精准取穴
简便取穴
小贴士
局部解剖
主治
治疗操作
日常保健
古籍摘要
常用配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