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auto antibody) 是指人体针对自身组织、细胞或蛋白等抗原所产生的抗体。
正常情况下,人体具有完整的自身免疫耐受机制,对自身成分并不产生或仅产生微弱的免疫应答,但不会发生疾病。
旦自身免疫耐受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正常人产生的自身抗体超过某水平,就可能导致自身组织损伤而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因此,绝大多数自身免疫病都有其特定的自身抗体谱,检测患者血液或体液中相应的自身抗体,可用于对相应自身免疫病的辅助诊断、活动度判断、指导用药及致病机制的研究。
参考价格
每项20~168元不等,具体价格与检验项目的个数有关(以北京市医疗服务价格为参照,详细价格以各省(市)地区医疗服务价格为准)
适合检查的人群
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
标本采集
采集方法:静脉采血。
疼痛程度
静脉采血:有轻微痛感。痛感存在个体差异,与患者的疼痛阈、采集者的熟练程度等有关。
报告等待时间
报告等待时间以采集告知时间为准。
相关指标
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抗dsDNA抗体、抗胞质抗体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胃壁细胞抗体、抗甲状腺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心肌抗体等
(数据来源: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临床意义
在患者中进行自身抗体检查,可实现自身免疫病的预警、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评估、治疗监测、病程转归与预后判断。
同时,对自身抗体的深入研究还将促进对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的了解。
根据临床意义可将自身抗体分类为:
疾病标志性自身抗体
此类自身抗体只出现于某种自身免疫病中,绝少出现于其他疾病中,对自身免疫病的诊断价值大,但种类较少且敏感性低。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抗Sm抗体(敏感性20%~30%)、抗核糖体抗体(敏感性20%~30%)、抗增殖性细胞核抗原抗体(敏感性仅为2%~7%)。
疾病特异性自身抗体
此类自身抗体在某种自身免疫病中敏感性高,在其他疾病也可出现,但阳性率低。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抗双链DNA抗体(活动期敏感性70%~80%,特异性90%~95%),也可见于1型自身免疫性肝炎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疾病(阳性率低于10%)。
疾病相关性自身抗体
此类自身抗体与某种自身免疫病有密切相关性,但在其他疾病也可出现,且阳性率不低。
如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的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0%和40%,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意义大,但也常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中,阳性率分别为50%和30%。
疾病非特异性自身抗体
此类自身抗体可在多种自身免疫病中出现,不具疾病诊断特异性。
如抗核抗体,可见于多种结缔组织病中,被作为结缔组织病的筛查实验。
生理性自身抗体
在正常人中,特别是中老年女性中,常存在针对自身抗原的自身抗体,此类自身抗体效价低,不足以引起自身组织的破坏。
但可以协助清除衰老蜕变的自身成分,发挥免疫自稳效应,其出现的频率和效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常见的自身抗体有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抗平滑肌抗体等。
小贴士
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必须由临床专业医师结合临床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等资料,全面综合分析判断。
参考文献
[1] 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潘祥林,王鸿利.实用诊断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 尚红,王毓,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