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痰饮

英文名称:Phlegm-fluid Retention
又称:淡饮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临床分科—内科

古籍摘选

三焦者,水谷之道路,之所终始也。三焦调适,气平匀,则能宣通,行入于经,化而为,溉灌周身。若三焦气涩,脉道壅闭,则水饮停滞,不得宣行,聚成痰饮。(《圣济总录·痰饮统论》)

名词解释

体内任何部位有痰浊和水饮停留的统称。
水饮留于肠,如幽门狭窄时的胃潴留

百科解读

痰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特定部位的一类病证,包含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另有狭义痰饮,是指饮邪停留胃肠所致的疾病。

病因病机

广义的痰饮多因中焦阳气,复加外感寒湿、饮食不当、劳欲体虚等因素导致中焦气机运化失常,通调、转输、蒸化之职失常,阳虚阴盛津液停聚而成。
病理产物清稀者为饮,稠厚者为痰。

四饮

饮邪具有流动之性,根据饮邪停留部位的不同,可将痰饮分为痰饮、悬饮、支饮、溢饮。
痰饮为饮停于肠胃者。
悬饮为饮停于胁下者。
支饮为饮停于胸肺者。
溢饮为饮停于肢体者。

现代医学范畴

现代医学中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渗出性胸膜炎慢性胃炎心力衰竭肾炎水肿等疾病与痰饮有较密切的联系,具有相应症状者可参照该病辨证论治

治则治法

痰饮总属阳虚阴盛,本虚标
因饮为邪,遇寒则凝,得温则行,因此治疗应以温化为原则。通过温化气,可杜绝水饮生成。

预防调护

患者在生活中应当避免吹风受寒,注添加衣物。
劳逸适度,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上宜多食清淡之品,忌生冷及肥甘厚味。
戒烟、酒。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 张伯礼.中医内科学.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古籍摘选
名词解释
百科解读
病因病机
四饮
现代医学范畴
治则治法
预防调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