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流行性腮腺炎
注:此为通俗版点此进入专业版

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

  •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生在儿童和青少年。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

  • 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尚能侵犯经系统及各种腺体组织,引起脑膜炎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

  • 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感染科、儿科

为什么会得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怎么知道得了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2~3周前有接触史,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

典型表现

发热和以耳垂为中腮腺肿大

其他表现

  • 脑膜炎患者,出现头痛和嗜睡等。

  • 累及睾丸可表现为睾丸明显肿胀和疼痛。

  • 累及卵巢可出现下腹疼痛。

  • 胰腺炎常于腮腺肿大数天后发生,可有恶心、呕吐、中上腹疼痛和压痛。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流行性腮腺炎?

确诊流行性腮腺炎主要依靠验室常规检查和其他检查。

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尿常规一般正常。有睾丸炎者白细胞可以增高。有损害时尿中可出现蛋白和管型。

其他检查

  • 清和尿中淀粉酶测定

    90%患者血清和尿淀粉酶增高。淀粉酶增高的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无腮腺肿大的脑膜炎患者,血和尿中淀粉酶也可升高。

  • 脑脊液检查

    有腮腺炎而无脑膜炎症状和体征的患者,约半数脑脊液中白细计数轻度升高,且能从脑脊液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

  • 血清学检查

    • 抗体检查

      ELISA 法检测血清中NP的IgM抗体可作出近期感染的诊断。

    • 抗原检查

      应用特异性抗体或单克隆抗体来检测腮腺炎病毒抗原,可作早期诊断。应用PCR技术检测腮腺炎病毒RNA,可明显提高可疑患者的诊断率。

医生是怎么诊断流行性腮腺炎的?

医生诊断流行性腮腺炎主要依据流行情况及接触史、临床表现。如遇不典型病例,确诊需要依靠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

流行情况及接触史

腮腺炎病毒潜伏期为8~30天,平均18天,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发病人群主要是学龄前儿童。发病前2~3周与腮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史。

临床表现

  • 发热和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大。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缺乏等前驱症状,但大部分患者无前驱症状。

  • 有症状的脑膜炎患者,出现头痛、嗜睡和脑膜刺激征

  • 累及睾丸可引起睾丸炎,表现为睾丸明显肿胀和疼痛,可并发附睾炎鞘膜积液阴囊水肿

  • 累及卵巢可引起卵巢炎,出现下腹疼痛。

  • 胰腺炎常于腮腺肿大数天后发生,可有恶心、呕吐、中上腹疼痛和压痛。

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

没有腮腺肿大的脑膜脑炎、脑膜炎和睾丸炎等,确诊需依靠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

流行性腮腺炎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 化脓性腮腺炎

    主要是一侧性腮腺肿大,不伴睾丸炎或卵巢炎。挤压腮腺时有脓液自腮腺管口流出。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 其他病毒性腮腺炎

    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A组病毒及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等均可以引起腮腺炎,需根据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进行鉴别。

  • 其他原因的腮腺肿大

    许多慢性病如糖尿病、慢性病、结节病营养不良和腮腺导管阻塞等均可引起腮腺肿大,一般不伴急性感染症状,局部也无明显疼痛和压痛。

怎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给予流质饮食,避免进食酸性饮料。注口腔卫生,餐后用生理盐漱口。

  • 对症治疗

    头痛和腮腺胀痛可应用镇痛药。睾丸胀痛可用棉花垫和丁字带托起。发热温度较高、患者食欲差时,应补充水、电解质和能量,以减轻症状。

  • 抗病毒治疗

    发病早期可试用利巴韦林1g/d,儿童15mg/kg静滴注,疗程5~7天,但效果有待确定。亦有报告应用干扰素治疗成人腮腺炎合并睾丸炎患者,能使腮腺炎和睾丸炎症状较快消失。

  •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对重症或并发脑膜脑炎、心肌炎患者,可应用地塞米松治疗。

  • 颅内高压处理

    若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疑为颅内高压的患者,可应用甘露醇治疗。

  • 预防睾丸炎

    男性成人患者,为预防睾丸炎的发生,早期可应用已烯雌酚。

流行性腮腺炎有哪些危害?

尽管主要病变在腮腺,但流行性腮腺炎实际上是一种全身性感染,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腺体、器官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流行性腮腺炎经过积极治疗,大多预后良好。少数留有听力障碍耳聋等后遗症。

怎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 按照国家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儿童在18~24月龄时,要按要求注射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亦可采用喷鼻或雾方法。

  • 易感青少年可以遵医嘱注射腮腺炎高价免疫球蛋白,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积极预防。

  • 均衡饮食,纠正偏食等不良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加强营养。

  • 少吃刺激性食物,少喝酒、少吸烟。

  • 房间保持空气流通,环境清洁。

  • 冬春季是疾病高发期,避免去环境不洁、人群拥挤的地方,同时注意保暖。

概述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腺。常见的并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流行性腮腺炎前驱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7至10天消退。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一般预后良好。

病因

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病毒呈球形直径为100~200微米,孢膜上有酸酶凝素及具有细胞融合作用的F蛋白。该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因与副流感病毒有共同抗原,故有轻度交差反应。从患儿唾液、脊液、血、尿、脑组织及其他组织中均可分离出病毒。

临床表现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腮腺肿痛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张口、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10%~15%的患儿仅有颌下腺重大,舌下腺感染最少见。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咽及软腭可有肿胀,扁桃体向中线移动。腮腺肿胀大多于3~5天到达高峰,7~10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腮腺肿大时体温升高多为中度发热,5天左右降至正常。病程10~14天。

检查

1.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有肾炎并发症者可出现蛋白尿及红、白血细胞。
2.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
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度和中度增高,有助诊断。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
3.血清学检查
补体结合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补体结合抗体:即抗S和抗V抗体,抗S抗体可作为早期感染据,6~12个月逐渐下降消失;抗V抗体在发病1个月达高峰,6个月后逐渐下降,2年后达低平并持续存在。恢复期双份血清测定v抗体效价4倍以上升高,也可确诊。
4.病毒分离
早期患者可在唾液、尿、血、脑脊液中分离到病毒。

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及接触史,以及腮腺肿大的特征,诊断并不困难。如遇不典型的可疑病例,可按上述实验室检查方法进一步明确诊断。
发热,畏寒,疲倦,食欲不振,1~2日后单侧或双侧非化脓性腮腺肿痛或其他唾液腺肿痛。吃酸性食物时胀痛更为明显。腮腺管口可见红肿。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后期淋巴细胞增加。发病前1~4周与腮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史。

鉴别诊断

1.化脓性腮腺炎
常为一侧腮腺局部红肿、压痛明显,晚期有波动感,挤压时有脓液自腮腺口流出,腮腺口位于第二磨齿相对的颊黏膜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2.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
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而是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核状体,较坚硬边缘清楚,压痛明显,表浅者活动。可发现与颈部或耳前区淋巴结相关的组织有炎症,如咽峡炎、耳部等。白细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3.症状性腮腺肿大
在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病中,应用某些药物如化物羟保泰松异丙肾上腺素等可引起腮腺肿大,为对称性无痛感,触之较软,组织学检查主要为脂肪变性。

并发症

1.脑膜脑炎
腮腺炎病毒昰嗜神经组织病毒,脑膜脑炎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男孩较女孩多3~5倍。腮腺炎脑炎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炎不易鉴别,以头痛、呕吐、颈项强直为常见症状,20%的患儿发生惊厥。脑脊液中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膜脑炎症状可能在腮腺肿大前或同时发生,也有腮腺肿后2周内出现。脑电图可有改变但无特异性。一般预后良好。个别脑炎病例也可留有后遗症。中国已有血清学证实的腮腺炎脑炎病例,自始至终无腮腺肿痛者。
2.睾丸炎
男性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青春发育期后的男性发病率14%~35%。早期症状常发生在腮腺肿大1周左右,突发高热寒战、头疼、恶心、下腹疼痛、患侧睾丸胀痛伴剧烈触痛,囊临近皮肤水肿、发红也显著,鞘膜腔内可有黄色积液。病变大多侵犯一侧,1/3~1/2的病例发生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由于病变常为单侧,即使双侧也仅部分曲管受累故很少导致不育症。常伴发附睾炎
3.卵巢炎
占青春期后女性患者的5%~7%。卵巢炎症状有发热、呕吐下腰部酸痛,下腹部轻按痛,月经周期失调,严重者可扪及肿大的卵巢伴压痛。迄今尚未见导致不育的报告。
4.胰腺炎
严重胰腺炎罕见,轻型及亚临床型较常见。表现为中上腹疼痛和触痛,伴呕吐、发热、腹胀腹泻便秘等。如不伴有腮腺肿大可误诊为胃肠炎。血中淀粉酶不宜作诊断依据,血清脂肪酶值超过1.5U/dl(正常为0.2~0.7U/dl)提示最近发生过胰腺炎。
5.其他
心肌炎、肾炎、肝炎乳腺炎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关节炎等。眼的幷发症有角膜炎泪腺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视乳头炎。一般3周内恢复。

治疗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抗腮腺炎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主要对症治疗,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可用利巴韦林及中草药治疗,紫金锭如意金黄散,用醋调后外敷。体温达38.5度以上可用解热镇痛药。并发脑膜脑炎者给予镇静、降颅压等药物。睾丸炎患儿疼痛时给解热镇痛药,局部冷敷用睾丸托,可用激素及抗生素。并发胰腺炎应禁食、补充能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预防

1.管理传染源
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接触者一般检疫3周。
2.被动免疫
给予腮腺炎高价免疫球蛋白可有一定作用,但来源困难,不易推广。
3.自动免疫
生后14个月常规给予腮腺炎减毒活疫苗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途径皮下注射,还可采用喷鼻或雾吸入法,接种后可出现一过性发热,偶有在接种后1周发生腮腺炎者。

参考文献

[1] 费芳荣,2008-2010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疾病监测,2011,9:691-693.

[2] 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梅茂冬.流行性腮腺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中国当代医药,2010, 17(27):128-129.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秒懂视频
流行性腮腺炎的危害?

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为什么会得流行性腮腺炎?

怎么知道得了流行性腮腺炎?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流行性腮腺炎?

医生是怎么诊断流行性腮腺炎的?

流行性腮腺炎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怎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有哪些危害?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怎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