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肾癌
注:此为通俗版点此进入专业版

什么是肾癌?

  • 肾癌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学术名称为肾细胞癌,又称腺癌,简称为肾癌。

  • 肾癌在成人恶性肿中的发病率为2%~3%,占肾恶性肿瘤的85%。肾癌高年龄为50~70岁。男女比例为3∶2。

  • 肾癌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其发病与吸烟、肥胖、高血压、饮食、职业接触(如芳香族类化合物等)、遗传因素(如VHL抑癌基因突变或缺失)等有关。

  • 肾癌的典型表现是血尿肾区疼痛和腹部肿块。

  • 外科手术是治疗原发性肾癌的最佳方法,对于有治疗指征的病人应进行手术治疗。

  • 肾癌有向全身转移的可能。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泌尿外科

为什么会得肾癌?

肾癌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其发病与吸烟、肥胖、高血压、饮食、职业接触(如芳香族类化合物等),此外部分病人与遗传有关,遗传性肾癌或家族性肾癌占肾癌总数的2%~4%。

怎么知道得了肾癌?

早期肾细癌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肾癌的典型表现是血尿、肾区疼痛和腹部肿块。此外尚可出现全身症状。

  • 典型表现

    血尿、肾区疼痛和腹部肿块。

  • 全身症状

    高血压、贫血、体重减轻、恶病质发热等。

  • 转移性肿瘤症状

    约有30%的病人因转移性肿瘤的症状而初次就诊,如骨转移转移等出现的疼痛、持续性咳嗽咯血经麻痹等。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肾癌?

肾癌临床表现多变,依临床症状诊断较困难,借助于B型超声、CT或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确诊则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能为肾癌的诊断提供最直接的诊断依据。

  • 超声:无创伤,价格便宜,可作为肾癌的常规筛查。

  • CT:对肾癌的确诊率高,可发现0.5cm以上的病变,同时显示肿瘤部位、大小、有无累及邻近器官等,是目前诊断肾癌最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 MRI:对肾癌诊断的准确性与CT相仿,对判断肾癌侵犯范围、行和淋巴转移有较高价值。

病理学检查

组织的病理学检查是肾癌的确诊依据。

医生是怎么诊断肾癌的?

医生诊断肾癌主要依靠典型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

典型表现

血尿、肾区疼痛和腹部肿块是肾癌的典型表现。

影像学检查

  • 超声表现为不均质的低回声性肿块。

  • CT表现为肾实质内不均质肿块。

病理学检查

肾癌常为单发,双侧先后或同时发病者占2%左右。瘤体多数为类圆形的实性肿瘤,肿瘤大小不等,以4~8cm多见,有假包膜,切面以黄色、黄褐色和棕色为主,其中约20%左右病例合并囊性变及钙化。

肾癌有哪些病理分型?

肾癌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病理类型包括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嫌色细胞癌、未分类肾细胞癌、集合管癌、肾质癌和基因相关性肾癌。其中透明细胞癌占70%~80%。

肾癌是如何分期的?

肾细胞癌的TNM分期:根据肿瘤大小、有无静侵袭、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进行TNM分期,可分为Ⅰ、Ⅱ、Ⅲ、Ⅳ期。

肾癌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会出现血尿、肾区疼痛和腹部肿块等症状,容易与肾癌混淆,这些疾病有泌尿系结石肾炎肾盂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

  • 如果出现上述类似的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请医生进行检查和诊断。医生主要通过腹部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诊断。

怎么治疗肾癌?

应根据临床分期初步制订治疗方案。肾癌的治疗已经由单一外科手术治疗向综合治疗转变。外科手术是治疗原发性肾癌的最佳方法,对于有治疗指征的病人应进行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

主要的手术方式有根治性肾切除术和保留肾单位手术。

  • 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手术适应:不适合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T1期肾癌,以及T2~T4期肾癌。

  • 保留肾单位手术的适应证:T1期肾癌、肾癌发生于解剖性或功能性的孤立肾,根治性肾切除术将会导致病人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

  • 其他:除了以上两种手术治疗,肾癌也可选择以下治疗方式:射频消融、冷冻消融、高能聚焦超声、肾动脉栓塞等。

辅助治疗

  • 肾癌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20世纪90年代起,以中高剂量干扰素或(和)白介素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是晚期肾癌的重要辅助治疗方式,但疗效欠佳。

  • 目前已有用于肾癌的靶向治疗药物包括舒尼替尼等酪酸激酶抑制剂(TKI)和替西罗莫司等mTOR抑制剂两大类。可显著提高晚期病人的客观反应率及总体生存期。

肾癌有哪些危害?

  • 肾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

  • 肾癌易发生转移。

肾癌会转移吗?

肾细胞癌容易转移。转移最常发生于肺和,也可发生于局部淋巴结、、肾上腺和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肾癌的预后与肿瘤的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型、病人的基础状况、有无基础疾病等有关,血乳酸脱氢酶升高、血红蛋白降低、血钙升高病人的预后则显著恶化。早期局限性肾癌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60%~90%,而未能手术切除的肾癌病人5年生存率<2%。

怎么预防肾癌?

  • 健康饮食,杜绝吸烟、酗酒。

  • 远离危险环境,做好相关防护措施。

  • 定期体检,以便早期发现。

概述

肾癌是起源于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学术名词全称为肾细胞癌,又称肾腺癌,简称为肾癌。包括起源于泌尿小管不同部位的各种肾细胞癌亚型,但不包括来源于肾间质的肿和肾盂肿瘤。早在1883年德国的病理学家Grawitz根据显微镜下看癌细形态类似于肾上腺细胞,提出肾癌是残存于肾内的肾上腺组织起源学说,故我国改革开放前的书籍中将肾癌称为Grawitz瘤或肾上腺样瘤。直到1960年才由Oberling根据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提出肾癌起源于肾的近曲小管,才纠正了这个错误。

病因

肾癌的病因未明。已经明确的与肾癌病相关因素有遗传、吸烟、肥胖、高血压及抗高血压治疗等有关。

流行病学

肾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占成人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世界范围内各国或各地区的发病率各不相同,总体上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患者比例约为2∶1,发病年龄可见于各年龄段,高发年龄50~70岁。据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和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统计我国试点市、县肿瘤发病及死亡资料显示我国肾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08年已经成为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10位。

临床表现

近些年来,大多数肾癌患者是由于健康查体时发现的无症状肾癌,这些患者占肾癌患者总数的50%~60%以上。有症状的肾癌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是腰痛血尿,少数患者是以腹部包块来院就诊。10%~40%的患者出现副瘤综合征,表现为高血压、贫血、体重减轻、恶病质发热红细胞增多症肝功能异常高钙血症高血糖血沉增快、经肌肉病变、淀粉样变性、溢乳症、凝机制异常等改变。20%~30%的患者可由于肿瘤转移所致的骨痛骨折咳嗽咯血等症状就诊。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主要包括尿素氮、肌酐、肝功能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钙、血糖、血沉、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
2.影像学检查
常用检查项目包括胸部X线片(正、侧位)、腹部超声、腹部CT、腹部MRI检查、核素肾血流图或静脉尿路造影检查等。
3.病理学检查
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诊断肾癌的价值有限。

诊断

诊断肾癌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的目的是作为对患者术前一般状况、肾功能以及预后判定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尿素氮、肌酐、肝功能、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钙、血糖、血沉、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等。目前,尚无公认的可用于临床诊断肾癌的肿瘤标记物。肾癌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确诊则需病理学检查。
常用影像学检查项目包括:胸部X线片(正、侧位)、腹部超声、腹部CT、腹部MRI检查,PET或PET-CT检查一般很少用于诊断肾癌,多是用于晚期肾癌患者以便能发现远处转移病灶或用于对进行化疗、分子靶向治疗或放疗患者的疗效评定。对未行CT增强扫描,无法评价对侧肾功能者应行核素肾血流图或静脉尿路造影检查。有下列三项内容之一的肾癌者应该进行核素显像检查:
1.有相应骨症状。
2.碱性磷酸酶高。
3.临床分期≥Ⅲ期。对胸部X线片上显示部有可疑结节或临床分期≥Ⅲ期的肾癌患者应进行胸部CT扫描检查。对有头痛或相应神经系统症状的肾癌患者还应该进行头部MRI、CT扫描检查。
由于影像学检查诊断肾癌的符合率高达90%以上,而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诊断肾癌的价值有限,所以通常不做肾穿刺活检检查。但对影像学诊断难以判定性质的小肿瘤患者,可以选择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或定期(1~3个月)随诊检查。对年老体弱或有手术禁忌的肾癌患者或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癌且需能量消融治疗(如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或化疗的患者,治疗前为明确诊断,可选择肾穿刺活检获取病理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对局限性或局部进展性(早期或中期)肾癌患者采用以外科手术为主的治疗方式,对转移性肾癌(晚期)应采用以内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式。
外科手术治疗肾癌通常是首选治疗方法,也是目前被公认可治愈肾癌的手段。对早期肾癌患者可采用保留肾单位手术(保留肾脏的手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术。这些手术可以采用腹腔镜手术或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进行。对中、期肾癌患者通常采用根治性肾切除术,这类手术通常采用开放性手术进行。
对年老体弱或有手术禁忌证的小肾癌(肿瘤直径≤4cm)患者可选用能量消融(射频消融、冷冻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
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肾癌患者通过介入治疗的方法进行肾动脉栓塞可起到缓解血尿症状的作用,这是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法。
目前,早期和中期肾癌患者手术后尚无可推荐的辅助治疗方案用来有效预防复发或转移。
晚期肾癌应采用以内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外科手术切除患侧肾脏可以起到明确肾癌的类型和减少肿瘤负荷的作用,可以提高免疫治疗(如干扰素-α)或靶向治疗的有效率。
2005年12月美国FDA先后批准了推荐了索拉非尼舒尼替尼、替西罗莫司、贝伐株单抗联合IFN-α、依维莫司、培唑帕米、阿昔替尼以及厄洛替尼八种靶向方案用于转移性肾癌患者的一线或二线治疗。

预后和随诊

Ⅰ、Ⅱ、Ⅲ、Ⅳ期肾癌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分别可达到92%、86%、64%、23%。
治疗后随诊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是否有复发、转移和新生肿瘤。对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患者术后3个月内应行腹部CT扫描检查,以便医生掌握手术后肾脏形态的变化情况,可为今后的复查做对比之用。随诊的内容包括:
1.病史询问;
2.体格检查;
3.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如肝、肾功能以及术前检查异常的血生化指标;
4.胸部X摄片或胸部CT扫描检查;
5.腹部超声或/和腹部CT扫描检查。
各期肾癌随访时限:Ⅰ期、Ⅱ期肾癌患者手术后每3~6个月随访一次,连续3年,以后每年随访一次。Ⅲ期、Ⅳ期肾癌患者治疗后应每3个月随访一次,连续2年,第3年每6个月随访一次,以后每年随访一次。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秒懂视频
肾癌预后怎么样?

什么是肾癌?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为什么会得肾癌?

怎么知道得了肾癌?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肾癌?

医生是怎么诊断肾癌的?

肾癌有哪些病理分型?

肾癌是如何分期的?

肾癌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怎么治疗肾癌?

肾癌有哪些危害?

肾癌会转移吗?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怎么预防肾癌?

概述
病因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检查
诊断
治疗
预后和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