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慢性肾盂肾炎
注:此为通俗版点此进入专业版

什么是慢性肾盂肾炎?

  • 慢性肾盂肾炎是一种生于肾小管间质的慢性炎症,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

  • 慢性肾盂肾炎多发生于尿路结构或功能异常者。

  • 慢性肾盂肾炎并非均由急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演变而来,且其致病菌群也与急性肾盂肾炎不同。

  • 慢性肾盂肾炎根据发生机制可分为三种类型:非梗阻性萎缩性慢性肾盂肾炎、梗阻性慢性肾盂肾炎和特发性慢性肾盂肾炎。

  • 慢性肾盂肾炎常缓慢起病,也可表现为急性肾盂肾炎的反复发作,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发热、轻度尿频及频发的脓尿和菌尿。

  • 慢性肾盂肾炎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一般治疗、控制和去除复杂因素、抗感染治疗和保护功能治疗。

  • 慢性肾盂肾炎可以导致肾功能受损,表现为多尿和夜尿、电解质紊乱水肿乏力贫血高血压等。晚期肾组织破坏严重,出现尿毒症

  • 慢性肾盂肾炎易迁延不愈,积极的治疗,有利于肾功能的保护。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肾内科

为什么会得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较复杂,并非均由急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演变而来,且其致病菌群也与急性肾盂肾炎不同。慢性肾盂肾炎根据发生机制可分为三种类型:非梗阻性萎缩性慢性肾盂肾炎、梗阻性慢性肾盂肾炎和特发性慢性肾盂肾炎。

非梗阻性萎缩性慢性肾盂肾炎

膀胱输尿管反流引起的慢性肾盂肾炎。膀胱输尿管反流是指膀胱输尿管交接处结构异常导致尿向输尿管反流。自肠道进入尿道和膀胱的致病菌通过膀胱输尿管反流进入肾脏,进而引发肾盂的慢性炎症。多于儿童期发病,严重时可致反流性肾病

梗阻性慢性肾盂肾炎

是指各种原因(如尿路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等)导致的尿液潴留,使感染反复发作,进而引起慢性肾盂肾炎。其中尿路结石是最常见原因。肾脏病变亦可因阻塞部位的不同而分别呈双侧或单侧性。

特发性慢性肾盂肾炎

指少数慢性肾盂肾炎未发现复杂因素。

怎么知道得了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病程进展隐匿,可以出现以下表现。

  • 尿路感染表现

    多数患者仅有轻度尿频、排尿不适以及腰背疼痛、反复低热等,少数可表现为间歇发作的明显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及腰背痛高热

  • 肾小管间质受损表现

    患者可出现肾小管间质受损导致的高血压、多尿和夜尿,以及由肾小管性酸中毒导致的肌肉软弱无力、麻痹、呼吸困难腹胀心律失常等电解质紊乱症状

  • 慢性肾功能不全

    发展至终末期可出现肾功能不全,可有水肿、乏力、食欲不振、贫等表现。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慢性肾盂肾炎?

确诊慢性肾盂肾炎主要依靠尿常规检查、尿液细菌培养、静脉肾盂造影99mTc-二巯丁二酸肾静态显像。

尿常规检查

结果表现为脓尿,可出现白细胞管型,尿蛋白(+),低渗尿和低比重尿。

尿液细菌培养

尿液细菌培养可帮助确定致病菌株。

肾盂造影

检查结果显示肾脏不对称性缩小,伴不规则瘢痕和肾盂、肾盏的变形。

99mTc-二巯丁二酸肾静态显像

检查发现肾盂肾炎病灶和肾脏瘢痕。

医生是怎么诊断慢性肾盂肾炎的?

医生诊断慢性肾盂肾炎,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 若尿路感染持续反复发作超过半年,并伴肾小管间质持续性功能和结构的改变,是诊断慢性肾盂肾炎的重要依据。

  •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尿常规检查提示间歇性细菌尿,可有白细管型、尿蛋白(+)、低渗尿和低比重尿。尿液细菌培养可观察到致病菌。

  • 影像学检查显示:肾盂造影检查显示肾脏不对称性缩小,伴不规则瘢痕和肾盂、肾盏的变形。99mTc-二巯丁二酸肾静态显像发现肾盂肾炎病灶和肾脏瘢痕。

慢性肾盂肾炎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会出现轻度尿频、排尿不适以及腰腹疼痛、反复低热等症状,容易与慢性肾盂肾炎混淆,这些疾病有肾结核缺血性肾病、大叶性肾脏梗死和尿路梗阻性肾萎缩等。

  • 如果出现上述类似的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请医生进行检查和诊断。医生主要通过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和静脉肾盂造影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怎么治疗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一旦确诊,应早期治疗,主要目标是控制感染,纠正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延缓病情进展。

  • 一般治疗

    多饮,勤排尿。

  • 控制和纠正复杂因素

    确定治疗方案前应寻找尿路结石、梗阻、反流等可能的致病因素并予以去除,如尿路结石或机械性梗阻应予以手术治疗以解除梗阻。

  • 抗感染治疗

    抗感染前应行清洁中段尿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如确需在培养出结果前用药,应选用广谱和耐β-内酰胺酶的抗菌药:重症者用氨苄西林基糖苷类、亚胺培南+西拉司丁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轻者用复方磺胺噁唑、喹诺酮类或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

  • 保护肾功能

    有效控制血压,避免应用肾性药物及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已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应给予低蛋白饮食、碱化尿液等综合护肾措施。

慢性肾盂肾炎有哪些危害?

  • 肾小管尿浓缩功能的下降和丧失可导致多尿和夜尿。钠、钾和重碳酸盐丢失可引起低钠、低钾及代谢性酸中毒。肾组织纤维化和小血管硬化导致局部缺血,肾素分泌增加,引起高血压。

  • 晚期肾组织破坏严重,肾功能严重受损,晚期可因尿毒症或高血压引起的心力衰竭危及生命。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常合并有尿路结构和功能异常,因而病情易迁延不愈。总体来说,早期、规范、积极治疗,有利于肾脏功能的保护。

怎么预防慢性肾盂肾炎?

  • 清洁卫生

    注意尿道口和外清洁,勤换内衣,避免细菌通过尿道进入膀胱,继而上行侵犯引发疾病。

  • 多饮水,勤排尿

    多饮水,以增加尿量,有利于冲洗泌尿道,促进细菌、菌素和分泌物的排出。

  • 锻炼身体、注意休息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以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 控制和纠正易发因素

    积极治疗易发因素,如糖尿病、肾结石和尿路梗阻等。

概述

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是指生于和肾盂的炎症,大都由细菌感染引起,按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肾盂肾炎。一般认为,慢性肾盂肾炎是指病程超过半年或1年的肾盂肾炎。但目前对此定义有所争议。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学表现为:肾盂和肾盏有慢性炎症表现,肾盂扩大、畸形,肾皮质及乳头部有瘢痕形成,肾质变形,肾盂、肾盏黏膜及输尿管管壁增厚,严重者肾质广泛萎缩。慢性肾盂肾炎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病因。

病因

有人曾提出,按病程长短(超过半年或1年)来划分急、慢性肾盂肾炎,但国内外的随访研究发现:患者在没有复杂性尿路情况下,大部分多次再发的尿路感染随访多年后仍没有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因此,慢性肾盂肾炎与尿路复杂情况密切相关,在无尿路复杂情况时,慢性肾盂肾炎极少见。常见的尿路复杂情况包括反流性肾病梗阻性肾病。反流性肾病是指由于膀胱输尿管反流和肾内反流导致肾脏疾病;梗阻性肾病指各种原因(如尿路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等)引起尿流动碍导致的肾脏疾病。这两者均可能合并感染,长期迁延不愈可引起肾脏纤维化和变形,而发生慢性肾盂肾炎,最终影响肾脏功能。

临床表现

慢性肾盂肾炎的表现与急性肾盂肾炎截然不同,其发病和病程很隐蔽。分为三部分:
1.尿路感染表现
不明显,可有乏力低热厌食等,间歇性出现腰酸腰痛等肾盂肾炎症状,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感染症状。可表现为间歇性无症状性菌尿。
2.慢性间质性肾炎表现
如尿浓缩能力下降,可出现多尿夜尿增多,易发生烦渴、脱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可表现为低钠、低钾血症,肾功能不全时也可出现高钾血症;肾小管酸中毒常见。慢性肾盂肾炎表现以肾小管功能损害表现为主,往往比肾小球功能损害更为突出。
3.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至终末期可出现肾功能不全,可有水肿、乏力、食欲不振、贫血等表现。

检查

1.尿常规检查
最简便而可靠的方法。凡每个高倍视野下超过5个(>5个/HP)白细胞成为脓尿,有时可发现白细管型、菌尿,可伴有镜下血尿。偶见微量蛋白尿,如有较多蛋白尿则提示肾小球可能受累及。
2.尿细菌学检查
95%以上的尿路感染有革兰性菌引起,其他一些寄生菌如表皮葡萄球菌、乳酸杆菌、厌菌、棒状杆菌等很少引起尿感。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大于105/ml有临床义。美国传染病学会的推荐标准:有肾盂肾炎症状、菌落计数≥104/ml可考虑为感染。尿细菌培养能够帮助确定致病菌株,并可进行药敏试验,提高抗生素治疗效果。
3.X线检查
或逆行肾盂造影具有特征性征象,即肾盂和肾盏的变形、扩张或缩窄,肾乳头收缩等。
4.超声检查
应用最广泛、最简便的影像学方法。可见肾外形凹凸不平、两肾大小不等,集合系统结构紊乱,可见肾盂分离或扩张。后期可见皮质回声增强、变薄等表现。
5.尿浓缩功能检查
可出现低比重尿、尿糖性、尿冰点渗透压减低等表现,但缺乏特异性。
6.肾功能检查
晚期可出现肾功能异常,如肌酐、尿素氮、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又名胱抑素C(cystatin C)增高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诊断

根据慢性尿路感染病史结合肾脏影像学的特异性表现,常可做出临床诊断。目前的病理诊断标准为:除慢性间质性肾炎改变外,还有肾盏、肾盂炎症、纤维化及变形,且在病史或细菌学上有尿路感染的病史。

鉴别诊断

1.肾结核
肾结核也可有低热、乏力、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表现。数年后可出现干酪样变致肾实质破坏,肾盂、肾盏变形,后期肾功能受损。但是,部X线检查发现结核灶、前列腺、附睾及盆腔结核的检出有助于与此病相鉴别。尿液结核菌培养阳性、多聚酶链反应检出尿结核菌均有助于鉴别诊断。
2.慢性肾小球肾炎
如果表现为水肿、大量蛋白尿,与之鉴别则不难。肾盂肾炎的尿蛋白量一般小于1~2g/天,大于3g/天则应考虑肾小球疾病隐匿性肾炎尿常规中常有较多红细胞,而肾盂肾炎则以尿白细胞为主。此外,尿培养、长期低热、尿频等症状亦有助于鉴别诊断。晚期慢性肾小球肾炎并发尿路感染时鉴别困难,此时可详细询问病史、结合临床特点加以分析,常可鉴别。
3.前列腺炎
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男性,有前列腺肥大、放置尿管、膀胱镜等情况易发生。可有腰骶和会阴部疼痛以及尿频、尿痛,尿常规发现白细胞。但前列腺炎除尿检异常外,其他临床表现常不明显。查前列腺液白细胞数>10个/HP和前列腺B超有助于鉴别诊断。

治疗

1.一般治疗
鼓励多饮水,勤排尿。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应卧床休息。积极治疗诱发因素,如肾结石、输尿管畸形、反流性肾病等。
2.抗感染治疗
慢性肾盂肾炎致病菌常较复杂,最好通过尿细菌培养确定菌型,在药物敏感试验指导下进行抗生素治疗。
3.疗效判断
(1)临床治愈  症状消失,停药72小时后,每隔2~3天作尿常规及细菌培养,连续3次阴性。
(2)痊愈  临床治愈后,尿常规及细菌培养每月复查1~2次,连续半年均阴性。
(3)复发  指治疗后菌尿转阴,但停药后6周内再发,且致病菌与先前感染完全相同。复发的常见原因有:①尿路解剖或功能异常而引起尿流不畅。应积极解除梗阻、纠正解剖异常。如无法纠正,则根据药敏选择恰当抗生素治疗6周。②抗生素选用不当或疗程不足。根据药敏选择药物,治疗4周。③病变部位瘢痕形成,供差,病灶内抗菌药物浓度不足。可选用大剂量杀菌性抗生素,如头孢菌素青霉素等,疗程6周。
(4)再发  治疗后菌尿转阴,停药后6周内发生两一种与先前不同的病菌感染,即重新感染。可按首次发作的治疗方法处理,重视预防。同时应全面检查有无易感因素存在,予以去除。

预防

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防御能力。积极治疗易发因素,如糖尿病、肾结石和尿路梗阻等。减少导尿及泌尿道器械操作。注意外阴清洁。女性的再发与性生活有关者,性生活后即排尿,并口服一次复方磺胺噁唑。更年期可服用尼尔雌醇1~2mg,每月1~2次,可增强局部抵抗力。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什么是慢性肾盂肾炎?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为什么会得慢性肾盂肾炎?

怎么知道得了慢性肾盂肾炎?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慢性肾盂肾炎?

医生是怎么诊断慢性肾盂肾炎的?

慢性肾盂肾炎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怎么治疗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有哪些危害?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怎么预防慢性肾盂肾炎?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