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颅咽管瘤
注:此为通俗版点此进入专业版

什么是颅咽管瘤?

  • 颅咽管是一种起源于残留Rathke囊,沿颅咽管路径生长的良性肿瘤

  • 多位于鞍区或鞍旁区域。

  • 颅内肿瘤的2%~5%,是儿童常见的颅内肿瘤。

  • 存在两个病高峰,分别为5~15岁的儿童及40岁左右的成人。

  • 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恶呕吐)、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垂体—下丘功能碍、内分泌功能障碍。

  • 下丘脑功能障碍主要为:肥胖、疲劳、行为变化、昼夜睡眠节律不规律、渴感缺乏和体温心率血压变化。

  • 内分泌功能障碍包括生长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缺乏等。

  • 手术、放疗、化疗和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的合理结合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 目前依据WHO分级颅咽管瘤分为Ⅰ级肿瘤。

  • 导致内分泌功能障碍、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 大部分为良性肿瘤,但有恶变现象,恶变后平均生存期仅6个月。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经外科或外科、肿瘤科

为什么会得颅咽管瘤?

病因尚不明确,主要存在两种学说。

  • 第一种是胚胎起源学说,认为颅咽管瘤起源于Rathke囊残余组织,凡是Rathke囊移行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不能解释脑室内的颅咽管瘤。

  • 第二种是组织化生学说,推测颅咽管瘤是腺垂体结节部垂体细胞鳞状上皮化生的结果。

怎么知道得了颅咽管瘤?

  • 出现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

  • 出现内分泌障碍,如性欲下降、月经紊乱、泌乳、多尿等。

  • 影像学发现颅内异常占位。

  • 最终确诊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颅咽管瘤?

头颅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病变。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

体格检查

患者可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包括神经系统症状和内分泌功能障碍等。

影像学检查

  • 磁共振是本病的重要检查手段,通过平扫和增强影像,并结合特殊的扫描序列,有助于发现病变,并初步判定病变的性质。

  • CT方便快捷,对于疾病初筛、随访脑水肿等相关症状具有优势。

组织病理学检查

病理是确诊本病的标准。同时还可以对肿瘤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为下一步治疗以及估计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医生是怎么诊断颅咽管瘤的?

医生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诊断本病。

  • 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相关症状。

  • 头颅CT或磁共振发现神经系统内的占位。

  • 病理分析符合颅内咽管瘤的病理学特点。

颅咽管瘤有哪些病理分型?

  • 根据组织形态可分为两种亚型,一种是成釉质型,多侵袭周围脑组织,另一种是乳头型,多来自于化生的垂体内上皮鳞状细

  • 按生长部位可分为4种:鞍区颅咽管瘤的膈上型和膈下型,第三脑室内型和室内-室外型。

颅咽管瘤是如何分期的?

  • 颅咽管瘤无分期系统。

  • 根据WHO分级分为Ⅰ级。

颅咽管瘤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 本病需要与以下多种疾病鉴别,如垂体腺瘤囊变、鞍区脑膜瘤、Rathke囊肿、生殖细胞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等。

  • 同时还需要和颅内转移瘤相鉴别。

  • 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可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怎么治疗颅咽管瘤?

综合应用手术、放疗、化疗和激素替代治疗是主要治疗策略。

手术治疗

  • 手术是治疗颅咽管瘤的主要手段。

  • 在充分保护垂体-下丘脑功能及视路结构的前提下积极地追求全切除方能治愈。

  • 在保患者安全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不仅可以缓解肿瘤引起的相关症状,同时还可以获取病理诊断,为下一步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准确依据。

放射治疗

  • 对于术后残留或复发患者,可以考虑放疗。

  • 但放疗对包括内分泌在内的功能影响明显。特别是年龄越小,影响越大。因此对于术后残余病灶稳定者,可考虑观察。对于复发或残余增大患者,可首先考虑再次手术切除。

  • 质子放疗在本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与常规放疗相比,在副作用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分子靶向治疗

  • 有研究认为颅咽管瘤大部分存在BRAF3号外显子突变,抑制了BRAF基因的表达和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活性。

  • 通过采用达拉菲尼(BRAF抑制剂)联合曲美替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抑制剂)治疗,可使部分选择性人群获益。

激素替代治疗

  • 患者普遍存在内分泌障碍,儿童患者的生长发育问题更加复杂。

  • 轻度尿崩症患者无需药物处理,中重度患者,补充体同时给予抗利尿激素处理。

  • 对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的患者首选氢化可的松进行替代治疗。

  • 甲状腺激素缺乏的患者可使用左甲状腺素治疗。

  • 肿瘤术后1~2年,无复发迹象,可考虑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定期复查鞍区磁共振。

  • 暂时无生育要求的成年患者,应给予长期性激素替代治疗。

  • 重视术后的长期激素替代治疗及随访。

颅咽管瘤有哪些危害?

  • 导致内分泌功能障碍、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 常常引起多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大部分为良性肿瘤,但有恶变现象,恶变后平均生存期仅6个月。

颅咽管瘤会转移吗?

有研究发现其存在恶变现象,存在转移可能。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 因为治疗策略和手术平不一,不同报道的复发率、生存率、生存质量等差别较大。

  • 有人提出应将颅咽管瘤视为一种可治疗、可控制而不能治愈的慢性疾病。

  • 儿童期患者无病生存状态低(小于1%)。因此强调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及长期有限的医护照顾。

怎么预防颅咽管瘤?

  • 因病因不详,无有效预防措施。

  •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概述

颅咽管瘤是由外胚叶形成的颅咽管残余的上皮细胞展起来的一种常见的胚胎残余组织肿瘤,为颅内最常见的先天性肿,好发于儿童,成年人较少见,好发于鞍上。其主要临床特点有下丘-垂体功能紊乱、颅内压增高、视力及视野碍,尿崩症以及经和精神症状,CT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肿瘤。

病因 ​

1.先天性剩余学说
这是被人们比较广泛接受的组织发生学说。在正常情况下,胚胎7~8周颅咽管即逐渐消失,在发育过程中常有上皮细胞小巢遗留,即成为颅咽管瘤的组织来源。因此颅咽管瘤可发生于咽部、蝶窦、鞍内、鞍上及第三脑室,有的可侵入颅后窝。
2.鳞状上皮化生学说
有学者认为鳞状上皮细巢是垂体细胞化生的产物,而不是胚胎残留。另外,还有人观察到垂体腺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的混合,并且见到二者之间有过度,这一发现也支持化生学说。

临床表现

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大部分病例发生在15岁以下。大多数颅咽管瘤呈间歇性生长,故总体上看肿瘤生长较慢,其症状发展也慢;少数颅咽管瘤生长快速,其病情进展亦较快。其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肿瘤占位效应及阻塞室间孔引起的高颅压表现;肿瘤压迫视交叉、视神经引起的视力障碍;肿瘤压迫下丘脑、垂体引起的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肿瘤侵及其他脑组织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各种症状在儿童及青年患者与成人患者的发生频率略有不同,前者首发症状以颅内高压多见,后者以视神经压迫症状多见,所有患者均有可能产生内分泌改变,但成人发现较早。
1.颅内压增高
多因肿瘤阻塞室间孔引起梗阻性脑积水所致,巨大肿瘤本身的占位效应也是颅内压增高的原因之一。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或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2.视力视野障碍
肿瘤压迫视交叉可有视神经原发性萎缩及双颞侧偏盲;颅内压增高时可引起视盘水肿,晚期可见视神经继发性萎缩、视野向性缩小。少数肿瘤向前颅窝发展而出现Foster-Kennedy综合征。
3.内分泌功能紊乱
因压迫腺垂体使其分泌的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促性腺激素明显减少,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皮肤干燥及第二性征不发育等。因压迫下视丘可有嗜睡、尿崩症、脂肪代谢障碍(多为向心性肥胖,少数可高度营养不良而呈恶病质)、体温调节障碍(体温低于正常者多)等。

检查

普通验室检查无特殊。内分泌功能检查多数患者可出现糖耐量曲线低平或下降延迟,T3、T4、FSH、LH、GH等各种激素下降。少数表现为腺垂体功能亢进,大多数表现为程度不等的腺垂体及相应靶腺功能减退。
1.生长激素(GH)测定和GH兴奋试验
颅咽管瘤患者血清GH值降低,且对胰岛素低血糖精氨酸左旋多巴等兴奋试验,无明显升高反应。
2.促性腺激素(GnH)尿促性素(FSH)、黄体生成素(LH)测定和GnH兴奋试验
颅咽管瘤患者血清FSH、LH平降低,且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常用的为LH-RH)兴奋试验无明显升高反应,提示肿瘤侵及下丘脑-垂体区。
3.泌乳素(PRL)测定患者血清PRL水平可升高
可能由于肿瘤阻断泌乳素释放抑制激素(PIH)进入垂体,使PRL分泌和释放增加。
4.血清学检查
促腺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当肿瘤严重压迫垂体组织而萎缩时,患者血清ACTH、TSH均降低。
5.抗利尿激素(ADH)测定
颅咽管瘤患者血清ADH常降低。
6.腰椎穿刺
有颅内压增高者可出现腰穿测压升高,脑脊化验多无明显变化。
7.颅X线平片
儿童头颅平片有异常改变。
(1)肿瘤钙化  颅咽管瘤的钙化有各种形态,为颅咽管瘤的显著特征,鞍上型和鞍内型肿瘤均有钙化,而其他鞍部病变极少出现钙化。
(2)蝶鞍改变  儿童患者因TSH和GH缺乏,骨X线片可显示骨龄减小。绝大多数颅咽管瘤位于蝶鞍的上部,可向下压迫蝶鞍,故在头颅平片上可发现蝶鞍变扁平,床突受损。少数颅咽管瘤位于鞍内,在头颅平片上可见蝶鞍扩大。
(3)颅内压增高征象  60%患者在头颅X线平片上可见颅内压增高的征象,表现为鞍背脱钙,颅骨内板脑回压迹明显、颅底变平等表现,小儿可有颅骨骨缝分离等。
8.CT检查
CT扫描显示为鞍区肿瘤改变。
9.MRI检查
多数颅咽管瘤囊性部分所含的物质呈短T1与长T2,但也可呈长T1与长T2像,即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若为实质性颅咽管瘤,则呈长T1与长T2。钙化斑呈低信号区。
CT和MRI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义,此2项检查可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有无囊变、肿瘤对邻近脑组织的侵袭情况、是否有脑积水存在。一般来说,MRI在显示肿瘤的结构及其与邻近脑组织(如视交叉)的关系方面优先于CT,但不能像CT那样显示钙化灶
10.脑室造影
因肿瘤大小各异,脑室造影能明显显示肿瘤对颅底动脉的影响和变化,对手术极有帮助。肿瘤囊腔是否与脑室相通,可在行脑室造影的同时,可直接穿刺入肿瘤囊腔。
11.脑电图
以额部或广泛的δ波或θ波为主。

诊断

任何年龄的患者如出现高颅压、神经、眼科症状及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均应考虑颅咽管瘤的可能。根据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颅咽管瘤并不困难。凡青少年儿童出现内分泌功能障碍,如发育矮小、多饮多尿、肥胖、生殖器发育不良等,均应首先考虑本病;若有鞍上或鞍内钙化斑,更有助于诊断。若成人出现性功能障碍或头痛、视力视野障碍,也应考虑本病。
通过实验室检查、CT和MRI对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疑似病例应及时做此种检查,以免延误诊断。

治疗

由于肿瘤对周围重要结构的浸润压迫以及手术可能产生的影响,术前及术后均要检查下丘脑垂体轴、上腺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原则是能够完全切除的肿瘤应尽量完整切除;体积大的肿瘤或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时可做部分切除,术后辅以局部放射治疗;大的囊性单腔性颅咽管瘤可用同位素32P内放疗;而对于小的2~3cm的肿瘤可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预后

囊性肿瘤的预后比实质肿瘤或囊性、实质性混合肿瘤好,肿瘤完整切除比部分切除预后好,部分切除的肿瘤若辅以放疗,仍能获得较长的生存期。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秒懂视频
颅咽管瘤

什么是颅咽管瘤?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为什么会得颅咽管瘤?

怎么知道得了颅咽管瘤?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颅咽管瘤?

医生是怎么诊断颅咽管瘤的?

颅咽管瘤有哪些病理分型?

颅咽管瘤是如何分期的?

颅咽管瘤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怎么治疗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有哪些危害?

颅咽管瘤会转移吗?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怎么预防颅咽管瘤?

概述
病因 ​
临床表现
检查
诊断
治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