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脑梗死
注:此为通俗版点此进入专业版

什么是脑梗死?

  •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管疾病。

  • 脑梗死可生于任何年龄,但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高峰在50~70岁。

  • 脑梗死是由于大脑的血供应碍,导致大脑缺血,使局部脑组织坏死,引起大脑功能障碍,从而出现相应经功能异常的一类临床综合征。

  • 脑梗死的典型症状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双眼向一侧凝视,视物模糊复视偏盲眩晕呕吐头痛意识障碍抽搐

  • 脑梗死可引发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梗死后出血、癫痫,还常引起压疮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下肢静血栓、肺栓塞吞咽困难损伤等并发症。病情加重时,可危及生命。

  • 脑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特异性治疗、急性期合并症治疗、康复治疗、原发病治疗。

  • 脑梗死的预后与年龄大小、是否有基础疾病、是否出现合并症等多种因素有关。大多数人预后较好,但本病复发率较高,且复发次数越多病死率和致残率越高。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急诊科、神经内科、内科

为什么会得脑梗死?

脑梗死可以分为多个类型,每种类型的病因也不同,按照病因可以分成5种类型:

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栓塞型

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使血管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导致的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

小动脉闭塞型

  • 小动脉硬化是其主要病因。

  • 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家族史,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其他病因型

除以上3种明确病因的分型外,其他少见的病因,如各种血管炎血管畸形、夹层动脉瘤、肌纤维营养不良、脑淀粉样变性等,也可引发脑梗死。

不明原因型

  • 尽管临床上进行了全面和仔细的评估,仍有约30%的脑梗死患者病因不明。

  • 包括两种或多种病因、辅助检查性未找到病因和辅助检查不充分等情况。

怎么知道得了脑梗死?

脑梗死的主要表现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双眼向一侧凝视、视力下降、眩晕等。

  •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 一侧肢体无力、麻木

    • 一侧面部麻或口角歪斜。

  • 失语。

    • 说话不清楚。

    • 听不懂他人说话。

  • 双眼向一侧凝视。

  • 视物模糊,甚至视力丧失。

  • 眩晕。

  • 呕吐。

  • 头痛。

  • 意识障碍。

  • 抽搐。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脑梗死?

与脑梗死有关的检查主要有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心电图等,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因,有利于诊断和治疗。

医生是怎么诊断脑梗死的?

医生通过询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脑梗死。

  • 病史

    长期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

  • 临床表现

    出现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头痛、呕吐甚至意识障碍等症状。

  •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增多、空腹血糖升高、血脂升高。

  • 影像学检查

    • 脑CT平扫

      发病24小时后脑CT可见低密度梗死灶,发病后2~15天可见均匀片状或楔形的明显低密度灶。

    •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数小时内,病灶区即有MR信号改变,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改变。

脑梗死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 脑梗死需要与脑出血颅内肿瘤硬膜下血肿脑脓肿等疾病进行鉴别。

  • 如果出现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请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怎么治疗脑梗死?

脑梗死的治疗主要在于改善脑循环,减轻缺血缺氧所致的脑损害。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特异性治疗、急性期合并症治疗、康复治疗、原发病治疗。

一般治疗

患者多休息,保持乐观,保睡眠,房间要安静,饮食上要低盐低脂饮食,有糖尿病患者需要糖尿病饮食。

  • 吸氧和通支持

    通过吸氧,以维持氧饱和度>94%;如果症状严重,可能需要气道支持和辅助通气。

  • 心脏监测和心脏病变处理

    根据病情进行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监护,可以早期发现阵发性心房纤颤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

  • 体温控制

    如果体温增高,需要查找病因,同时常用物理降温,如冰帽、冰毯或酒精擦浴等。

  • 血压控制

    如果血压增高,根据具体病情,常用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硝苯地平等药物控制血压。

  • 血糖

    • 高血糖时,常用胰岛素治疗,同时会加强血糖监测,使随机血糖值控制在8.3mmol/L以下。

    • 发生低血糖(<3.8mmol/L)时,常用10%~20%的葡萄糖口服或静脉注射纠正。

  • 营养支持

    • 呕吐、吞咽困难等可引起脱及营养不良,导致神经功能恢复减慢,需要及时补液,加强营养。

    • 根据病情发展,选择适宜的方法补充营养。如使用营养补充剂,或经皮内镜下造口术管饲补充营养。

特异性治疗

是针对缺血损伤病理生理机制中某一特定环节进行的干预。需要严格把握时间窗,一般要求在发病6小时以内进行溶栓治疗。

  • 静脉溶栓

    是目前最主要的恢复血流措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溶栓药

  • 血管内介入治疗

    包括动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等,可以减轻栓子对血流的阻塞,增加脑部的血流量。

  • 抗血小板治疗

    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剂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以防止新血栓形成,避免症状加重。

  • 抗凝治疗

    • 合并高凝状态、有形成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风险的患者,可以使用预防剂量的抗凝药物进行治疗。

    • 大多数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在发病后4~14天之间开始使用抗凝药物。

  • 脑保护治疗

    • 可通过降低脑代谢、干预缺血引发细胞性机制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 常用脑保护剂有:自由基清除剂、阿片受体阻断剂、电压门控型钙通道阻断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阻断剂、镁离子和他汀类药物等。

  • 扩容治疗

    可以纠正低灌注,用于血流动力学机制所致脑梗死。

  • 其他药物治疗

    • 降纤治疗:可选药物有巴曲酶降纤酶安克洛酶等。

    • 中药制剂:临床上常应用丹参川芎嗪三七葛根素等,通过活血化瘀改善脑梗死症状。

    • 针灸:中医也有应用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

    • 丁基酞、人尿激肽原酶是近年国内开发的两个新药,对脑缺血和微循环均有一定改善作用。

急性期合并症治疗

  • 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

  • 梗死后出血

    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方法治疗。

  • 癫痫

    如果脑梗死后2~3个月发生癫痫,需要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但不建议预防性用药。

  • 感染

    •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容易发生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导致病情加重,因此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应用敏感抗生素

    • 采用适当的体位,经常翻身叩背及防止误吸,可以有效预防肺炎的发生。

  • 消化道出血

    • 常通过冰盐水洗胃、局部应用止血药(如口服或鼻饲云南白药、凝血酶等)等方法治疗。

    • 出血量多引起休克者,需要输血治疗,或通过胃镜下止血或手术止血。

    •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 尽早活动,抬高下肢。肢体被动活动。

    • 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 吞咽困难

    • 约50%的患者入院时存在吞咽困难。

    • 为防治脑梗死后出现肺炎与营养不良,需要及时治疗吞咽困难。

  • 心脏损伤

    如果出现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心脏问题,可能需要用甘露醇或其他脱水剂,可以减轻心脏负担。

早期康复治疗

根据病情,请康复科医生制定适宜的康复治疗计划。

原发病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有利于控制病情和防止复发。

脑梗死有哪些危害?

脑梗死可引发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梗死后出血、癫痫,还常引起压、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吞咽困难、心脏损伤等并发症。病情加重时,可危及生命。

治疗后的效果会怎样?

脑梗死的预后与年龄大小、是否伴发基础疾病、是否出现合并症等多种因素有关。

  • 本病发病后30天内的病死率为5%~15%,致残率达50%以上。存活者中40%以上会复发,而且复发次数越多病死率和致残率越高。

  • 心源性脑栓塞比其他类型脑梗死预后差,致残率高,急性期病死率为5%~15%。

  • 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比其他类型脑梗死的预后好,死亡率和致残率较低,发病30天的病死率<4%。发病后1年内,70%~80%的患者可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正常,而其他类型的脑梗死仅50%恢复良好。

怎么预防脑梗死?

  • 尽早戒烟戒酒。

  •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糖尿病等疾病。

  •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低盐、低脂、高钾饮食为主。

  •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 保持乐观、保证睡眠。

  • 控制基础病。

  • 定期体检

概述

脑梗死是指中的各种栓子(如内的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脂肪肿瘤细胞、纤维软或空等)随血流进入动脉而阻塞血管,当侧支循环不能代偿时,引起该动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经功能缺损。脑梗死约占脑卒中的15%~20%。急性期病死率为5%~15%,多死于严重脑水肿引起的脑病,肺炎心力衰竭等。脑梗死容易复,10%~20%在10天内发生第二次栓塞,复发者病死率更高。

病因

1.心源性
最常见,占脑梗死的60%~75%。脑梗死通常是心脏病的重要表现之一。最多见的直接原因是慢性心房纤颤;在青年人中,风湿性心脏仍是并发脑梗死的重要原因;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瓣膜上的炎性赘生物脱落。心肌梗死或心肌病的附壁血栓、二尖瓣脱垂心脏黏液瘤和心脏外科手术的并发症等亦常引起。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者,来自静脉系统的栓子亦可引起反常栓塞。
2.非心源性
主动脉弓及其发出的大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附着物脱落,引起的血栓栓塞现象也是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的较常见的原因。其他较少见的还可有:静脉血栓或血凝块、肺部感染、败血症可引起脑梗死,血管内诊断治疗时的血凝块或血栓脱落、癌性栓子、寄生虫虫卵栓子、异物栓子、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也可发生脑梗死。
3.来源不明
约30%脑梗死不能确定原因。

临床表现

急骤起病是主要特点,是发病最急的疾病之一,大多数患者病前无任何前驱症状,活动中突然起病,绝大多数症状在数秒或数分钟内病情发展到最高峰,少数患者在数天内呈阶梯样或进行性恶化,约半数患者起病时有意识障碍,但持续时间短暂。脑梗死多数发生在颈内动脉系统,特别是大脑中动脉最常见,脑梗死引起的神经功能碍,取决于栓子数目,范围和部位,急性起病时可有头痛头晕或局限性疼痛。

检查

1.脑脊液检查(CSF)
脑压正常,脑压增高提示大面积脑梗死出血性梗死CSF可呈血性或镜下红细胞;感染性脑梗死,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CSF细数增高可达200×106/L或以上,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晚期则淋巴细胞为主;脂肪栓塞CSF可见脂肪球。
2.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
主要与有栓子来源的感染,风心病,冠心病和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脏手术,长骨骨折,血管内介入治疗等相关的检查,其他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的检查。
3.影像学检查
检查的目的是不仅明确脑梗死的部位,范围及水肿情况,有无出血等,而且应尽量寻找栓子的来源,如心源性,血管源性及其他栓子来源的检查,即明确脑梗死的病因。
(1)针对脑梗死的辅助检查  ①脑CT扫描。②脑MRI检查。③DSA、MRA、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④脑电地形图、脑电图等检查。
(2)针对栓子来源的辅助检查  ①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②超声心动图检查。③颈动脉超声检查。④X线检查。⑤眼底检查等。

诊断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确诊。

治疗

脑梗死的治疗应包括对于原发病,即栓子来源器官病变的治疗和脑梗死的治疗两部分。脑梗死的治疗主要在于改善脑循环,减轻缺血缺所致的脑损害。由于脑梗死极易发生梗死后出血,故抗凝治疗必须慎重。
1.一般处理
①卧床及镇静处理。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心脏功能。③注营养状况,保持和电解质的平衡。④加强护理,防止肺炎、泌尿系感染和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2.脱水降颅压
是治疗脑梗死的主要措施之一,目的在于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以降低病死率。常用的是高渗脱水剂、利尿药肾上腺皮质激素
3.血管扩张药
若有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或脑脊液有红细胞,禁忌应用血管扩张药;病程已超过24小时或心功能不全者,也不宜使用。
4.抗血小板聚集剂
阻止血小板的聚集,有助于预防心内新血栓的形成,防止血管内血栓继续增殖扩展,故在脑梗死发病后就必须重视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剂。
5.抗凝及溶栓治疗
应用抗凝及溶栓疗法,考虑溶栓剂易发生出血的并发症,应特别慎用。由于临床上心源性脑梗死最多见,为预防心内形成新血栓以杜绝栓子的来源,同时防止脑血管内的栓子或母血栓继续增大,以避免脑梗死范围扩大,多采用抗凝治疗。炎症性病变所致的脑栓塞,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禁忌应用。通常在严格观察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和时间的条件下,先给予肝素钙(低分子肝素)治疗,也可选用新双香豆素剂量应随时调整。
6.颈星状交感神经节封闭
部分专家建议颈星状交感神经节封闭能减轻脑梗死的症状。该法操作简易,无需特殊的器械和药物,故常被采用。但是治疗应早期进行,开始越早,疗效就越佳,临床常见在起病24小时内封闭可明显好转。严重肺气肿者禁用,如患者已开始抗凝治疗也不宜使用。
7.神经保护剂
常用的神经保护剂有:①钙通道阻滞药;②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药;③自由基清除剂;④神经营养因子;⑤神经节苷脂等。
8.亚低温治疗
在急性期,如条件允许可考虑适当早期给予亚低温治疗。亚低温对缺血性的脑损伤亦有肯定意义,不但减轻梗死后的病理损害程度,而且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不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尽量在发病6小时内给予。
9.康复治疗
宜早期开始,病情稳定后,积极进行康复知识和一般训练方法的教育,鼓励患者树立恢复生活自理的信心,配合医疗和康复工作,争取早日恢复,同时辅以针灸、按摩、理疗等,以减轻病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10.其他治疗
①调整血压;②脑代谢激活剂;③抗感染治疗;④气栓处理。

预防

脑梗死的预防非常重要。主要是进行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能防止被栓塞的血管发生逆行性血栓形成,预防复发。同时要治疗原发病,纠正心律失常,针对心脏瓣膜病和引起心内膜病变的相关疾病,进行有效防治,根除栓子的来源,防止复发。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秒懂视频
脑梗死静脉溶栓的适应证有哪些?

什么是脑梗死?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为什么会得脑梗死?

怎么知道得了脑梗死?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脑梗死?

医生是怎么诊断脑梗死的?

脑梗死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怎么治疗脑梗死?

脑梗死有哪些危害?

治疗后的效果会怎样?

怎么预防脑梗死?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检查
诊断
治疗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