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应激性溃疡
注:此为通俗版点此进入专业版

什么是应激性溃疡?

  • 应激性溃疡是在严重应激情况下生的急性胃黏膜病变,是上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之一。

  • 多出现在体和胃底部;大多集中在原发疾病出现的3~5天内,少数可延至2周。

  • 病因包括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休克、严重感染等。

  •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上腹痛反酸,还可有呕血或黑便,甚至出现休克。

  • 本病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内科治疗无效可行外科手术治疗。

  •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有严重并发症如消化道大出、穿孔等,可能会导致死亡。

  • 治疗效果较好,多数可以完全治愈。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消化内科或内科、急诊科

为什么会得应激性溃疡?

常见病因有:

怎么知道得了应激性溃疡?

应激性溃疡多发生于严重原发病、应激产生后的3~5天内,一般不超过2周。其表现常被原发疾病掩盖。主要临床表现为: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应激性溃疡?

通过纤维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并了解应激性溃疡发生的部位以及严重程度。胃镜下可见病变以多发性糜烂、溃疡为主,表现为多发性出血点或出血斑,溃疡深度可至黏膜下、固有肌层及浆膜层。

医生是如何确诊应激性溃疡?

医生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胃镜检查可以确诊。

病史

患者多有近期创伤、大手术、烧伤、严重感染等病史,

临床表现

有上腹部疼痛、反酸、恶心、呕吐等表现,甚至出现呕血、黑便休克等表现。

胃镜检查

可见病变以多发性糜烂、溃疡为主,表现为多发性出血点或出血斑,溃疡深度可至黏膜下、固有肌层及浆膜层。

应激性溃疡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 应激性溃疡需要与药物性溃疡、酒精性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溃疡相鉴别,医生通过询问病史和胃镜检查,可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 出现有上腹部疼痛、反酸、恶心、呕吐等表现,应及时就医。

怎么治疗应激性溃疡?

应激性溃疡的治疗主要是治疗原发疾病和预防性应用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必要时采用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内镜治疗

一旦发现呕血或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经上述治疗无效后,应积极采取内镜下治疗,贫血严重者可继续输注血制品。

手术治疗

  • 经内科治疗无效,必要时可行外科手术治疗。

  • 可进行迷走经切断术加胃切除术,连同出血性溃疡一并切除。残留在胃底的出血性溃疡予以缝合结扎。

  • 老年和危险性较大的病人,可行迷走神经切断术加幽门成形术,并将出血性溃疡缝合。

其他治疗

  • 介入治疗

    可用选择性动脉血管造影、栓塞、注入血管收缩药,如加压素等。

  • 全身治疗

    积极去除应激因素,治疗原发病,纠正供不足,改善血流灌注,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鼓励进食,早期进食可促进胃黏分泌,中和胃酸,促进胃肠道黏膜上皮增殖和修复,防止细菌易位。不能口服进食者可予管饲。

应激性溃疡有哪些危害?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有严重并发症如消化道大出血、穿孔等,可能会导致死亡。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大多数治疗效果较好,可完全治愈。

怎么预防应激性溃疡?

应激性溃疡重在预防,对于严重创伤、大手术、严重感染等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药物预防包括抗酸与抑酸、保护胃黏膜、改善微循环。

概述

应激性溃疡泛指休克创伤、手术后和严重全身性感染时生的急性胃炎,多伴有出症状,是一种急性胃黏膜病变。应激性溃疡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重症监护的加强,生命器官的有效支持,以及抗感染药物的更新,增加了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机会。

病因

1.严重创伤
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的创伤有: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颅内疾病、外伤、腹部手术等。
2.长时间低血压
如休克、慢性肾衰竭、多器官衰竭等。
3.药物使用
如抗癌药物和类固醇激素治疗后,阿司匹林、消炎痛等的长时间使用。
4.其他因素
(1)中枢经系统兴奋性增高  是应激状态下最为敏感的器官,情绪可抑制胃酸分泌和胃蠕动,紧张和焦虑可引起胃黏膜糜烂
(2)胃黏膜屏的损伤  对应激性溃疡来说,胃黏膜屏障的损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病原因,任何影响胃壁血流的因素都会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功能产生影响,削弱胃黏膜屏障。大手术、严重创伤、全身性感染等应激状态,特别是休克引起的低血流灌注,均能减少胃壁的血流,发生应激性溃疡。
(3)胃酸和H+的作用  胃酸和H+一直被认为是溃疡病发病的重要因素。胃酸增多显然能加重胃黏膜防卫系统的负荷,但应激性溃疡时胃酸一般不高,甚至减少,尽管如此,仍不能否定H+在应激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由于胃黏膜屏障受损,H+浓度虽不高,仍可逆行扩散,出现胃壁内酸化。则可产生急性胃黏膜损害。
(4)代谢产物的影响  如PG产生减少,而且还会出现其他一些炎性介质的失控等。
(5)幽门螺杆菌感染  据报道,十二指肠溃疡病人Hp的检出率为85%,胃溃疡病人为53%,但Hp是造成溃疡病的病原菌还是溃疡发生后的并存菌还难以确定。现认为Hp可造成急性胃炎,但很少产生急性溃疡,也不会引起显性出血。
(6)盐的作用  胆盐对胃黏膜的作用不容忽视,胆盐被认为是除阿司匹林和酒精以外造成胃黏膜损害排行第3位的物质。

临床表现

临床上本病不严重时无上腹痛和其他胃部症状,常被忽视,明显的症状是呕血和排柏油样便;大出血可导致休克;反复出血可导致贫血。胃十二指肠发生穿孔时即有腹部压痛、肌紧张等腹膜炎表现。
此外必须注有无合并的等病变(即MODS)的表现。

检查

1.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下降,血细胞比容下降。大便隐血试验性。
2.其他辅助检查
(1)胃镜检查  有特殊重要性,早期在胃的近段黏膜上可见多数散在的苍白斑点,24~36小时后即可见多发性浅表红色的糜烂点,以后即可出现溃疡,甚至呈黑色,有的表现为活动性出血。
(2)选择性动脉造影  可确定出血的部位及范围,且可经导管注入药物止血。

诊断

在严重外伤、烧伤、大手术后或严重疾病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上消化道出血,或出现急性绞痛和腹膜炎症状等应考虑本病。

鉴别诊断

应激性溃疡应与急性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疾病鉴别。一般依靠病史及胃镜检查可作出鉴别。

并发症

急性溃疡侵犯裸露的血管时,可造成大出血。病人可发生呕血,甚至低血容量性休克

治疗

首先是处理原发病,其次是维持胃内pH在4.0以上。包括以下措施:
1.全身治疗
去除应激因素,纠正供不足,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早给予营养支持等措施。营养支持主要是及早给予肠内营养,在24~48小时内,应用配方饮食,从25ml/小时增至100ml/小时。另外还包括预防性应用制酸剂和抗生素的使用,以及控制感染等措施。
2.静应用止血药
如立止血、PAMBA、维生素K1垂体后叶素等。另外还可静脉给埃索美拉唑法莫替丁等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3.局部处理
放置胃管引流及冲洗或胃管内注入制酶剂,如埃索美拉唑、凝血酶等。可行冰生理盐水或苏打水洗胃至胃清亮后为止。包括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硫酸铝等保护胃十二指肠黏膜,以及注入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等。
4.内镜治疗
胃镜下止血,可采用电凝、激光凝固止血以及胃镜下的局部用药等。
5.介入治疗
可用选择性动脉血管造影、栓塞、注入血管收缩药,如加压素等。
6.手术治疗
可进行迷走神经切断术加胃切除术(通常切除胃的70%~75%),连同出血性溃疡一并切除。残留在胃底的出血性溃疡予以缝合结扎。在老年,危险性较大的病人,可行迷走神经切断术加幽门成形术,并将出血性溃疡缝合。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什么是应激性溃疡?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为什么会得应激性溃疡?

怎么知道得了应激性溃疡?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应激性溃疡?

医生是如何确诊应激性溃疡?

应激性溃疡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怎么治疗应激性溃疡?

药物治疗

应激性溃疡有哪些危害?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怎么预防应激性溃疡?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