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蛋白尿
注:此为通俗版点此进入专业版

什么是蛋白尿?

  • 正常人尿中仅含有微量蛋白,若尿蛋白定性性或定量实验超过150mg/24小时,则称为蛋白尿。

  • 蛋白尿按病因和病机制可分为小球性、肾小管性、混合性、溢出性、组织性、淋巴性及假性蛋白尿。

  • 蛋白尿的病因主要是各种疾病导致蛋白丢失增多、肾尿蛋白的重吸收碍,而产生蛋白尿。

  • 蛋白尿常表现为尿泡沫增多。

  • 蛋白尿的主要治疗原则是针对各种原发疾病的治疗,治疗效果与病因有关。

  • 蛋白尿的预后与原发疾病密切相关,早期诊断、正规治疗,可以取得比较满的效果。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肾内科、内科

为什么会得蛋白尿?

蛋白尿的病因多种多样,分为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性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主要是各种病因导致的肾脏损害,从而使得尿中蛋白增多。

根据蛋白尿形成机制,可分为:

  • 肾小球性蛋白尿:由于肾小球滤过屏障异常引起;

  • 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重吸收蛋白能力下降引起;

  • 溢出性蛋白尿:血液循环中的小分子蛋白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极限引起;

  • 组织性蛋白尿:肾组织破坏及分泌所产生的蛋白尿。

怎么知道得了蛋白尿?

早期的蛋白尿一般无症状,多由体检时发现;部分蛋白尿患者可表现为尿中泡沫增多等症状。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常见临床症状,但其临床表现不明显,患者常因肾脏疾病其他症状入院。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蛋白尿?

蛋白尿的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如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医生还会用到一些其他的检查,如影像学检查等,用于鉴别病因。

医生是怎么诊断蛋白尿的?

医生诊断蛋白尿主要依靠病史、实验室检查等。

病史

  • 生理性蛋白尿

    因剧烈运动(或劳累)、受寒、发热、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所致的暂时性尿蛋白升高。

  • 病理性蛋白尿

    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系统红斑狼等可能造成肾脏损害的疾病。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提示:尿蛋白质浓度大于100mg/L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150mg/24h尿液,蛋白质定性检查呈阳性,可明确诊断。

蛋白尿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 病理性蛋白尿主要针对其原发病因鉴别,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 如果出现蛋白尿,尤其是同时伴有上述可导致肾损害的疾病,应及时去医院,请医生查找病因,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怎么治疗蛋白尿?

蛋白尿的治疗主要针对各种病因,其病因种类繁多,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大量蛋白尿时可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类药物或免疫抑制剂等降蛋白治疗;总的治疗原则是减轻肾脏损害,恢复肾脏对尿蛋白的重新吸收。

蛋白尿有哪些危害?

  • 蛋白尿的危害主要是提示各种原发病因对肾脏造成了实质性的病理损害。

  • 大量蛋白尿可导致低蛋白血症、水肿、凝血功能异常甚至血栓形成、高脂血症肾损伤等。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蛋白尿的治疗效果与原发病的治疗有关。总之,早期发现,早期控制,减轻对肾脏的损害,对于本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怎么预防蛋白尿?

  •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 定期体检,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概述

正常尿检查蛋白常规定性试验性,定量试验0~80mg/L。尿蛋白定性试验性或定量试验超过150mg/24h,称为蛋白尿。

病因

1.及尿路疾病 
①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包括IgA肾病、特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②各种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包括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伤、肾淀粉样病变等;
尿路感染
④急、慢性间质性肾炎。 
2.液系统疾病 
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3.遗传性疾病 
奥尔波特综合征(Alport综合征)、薄基底膜肾病等。

检查

一、体格检查
1.视诊 
可以了解有无咽部红肿、扁桃体肿大、皮疹蝶形红斑关节畸形等。 
2.触诊 
可以了解有无颜面及双下肢水肿脾大腹部包块淋巴结肿大。 
3.叩诊 
叩诊可以发现肾区叩击痛,有助于诊断。
二、验室检查
1.尿常规 
尿常规检查是筛选蛋白尿的必查项目。尿沉渣检查可了解有无白细胞、红细及管型,可进一步明确诊断。尿沉渣检查对肾小球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2.血常规 
可判断有无感染,了解血液系统是否有损伤,有助于寻找蛋白尿病因。 
3.血生化检查 
血生化检查包括血浆蛋白含量测定、血糖测定、血脂测定等,可以了解有无低蛋白血症、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4.自身抗体测定 
自身抗体测定可以为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依据。 
5.肝功能 
肝功能包括谷丙转氨酶测定、谷草转氨酶测定等,可以了解患者肝脏功能有无异常,帮助排查有关疾病。 
6.肾功能 
肾功能包括血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等,可以了解肾功能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1.B超 
B超是重要的筛查方法,主要观察肾脏大小及结构,有助于肾脏疾病的鉴别诊断。 
2.CT 
CT可显示肾脏大小、轮廓、结石肾积水、肾实质病变及肾实质剩余情况,为肿瘤诊断提供直接依据。增强造影可了解肾脏功能,对于急性肾损伤诊断有重要义。 
3.静脉肾盂造影 
泌尿系统常用的检査方法,可以良好地显示肾盂、输尿管、膀胱的形态,对诊断肾盂积及积水的原因,泌尿系统结石、囊肿、畸形和尿路上皮肿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 
肾脏组织病理检查是明确蛋白尿的诊断标准,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0.5克的患者,一般建议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引起蛋白尿的病因复杂,可分为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四大类。 
1.肾小球性蛋白尿 
多见于各种肾小球肾炎。首先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包括IgA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其次为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等。肾小球蛋白尿的鉴别诊断主要依靠肾穿刺、病史和临床表现。 
2.肾小管性蛋白尿 
主要见于间质性肾炎、重金属盐中毒等。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尿蛋白定量和尿蛋白的成分,亦可通过肾穿明确诊断。 
3.溢出性蛋白尿 
是由于血液中大量蛋白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极限引起的,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等。鉴别诊断主要依靠血液、尿液蛋白成分的分析及和肾脏病理检查。 
4.组织性蛋白尿 
是由于组织破坏分解、炎症刺激、药物刺激等引起泌尿系统分泌蛋白质从而形成的蛋白尿,可见于泌尿系肿瘤,肾盂肾炎等。可依靠尿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

蛋白尿是多种肾脏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必须是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可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以尽量减少或控制蛋白尿。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什么是蛋白尿?

你需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为什么会得蛋白尿?

怎么知道得了蛋白尿?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蛋白尿?

医生是怎么诊断蛋白尿的?

蛋白尿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怎么治疗蛋白尿?

蛋白尿有哪些危害?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怎么预防蛋白尿?

概述
病因
检查
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