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腹腔镜检查

概述

腹腔镜检查是指将腹腔镜经腹壁插入腹腔,直视下对腹腔和盆腔器进行全面检查的一种内镜检查手段。它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腹腔内的器官及腹膜状况,并且能在病变部位取得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尤其对腹膜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目的

通过在无菌条件下行人工腹,经皮插入腹腔镜,直接观察腹腔内脏器变化,并可进行活检及手术治疗。

检查前准备

1.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做心电图及胸部X线检查以除外疾患。
2.检查前腹部皮肤准备,进行备皮。
3.检查前12小时需禁食,检查前嘱患者排尿、排便。
4.手术器械消灭菌,使用前用无菌蒸馏冲洗干净。

检查方法

取平卧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消毒皮肤。
1.人工气腹
于脐轮下缘切开皮肤1cm,由切口处以45度插入气腹针,回抽无后接一针管,若生理盐水顺利流入,说明穿刺成功,针头在腹腔内。接CO?充气机,进气速度不超过1L/min,总量以2~3L为宜。腹腔内压力不超过16mmHg。若有腹水,先抽出腹水再注入气体。
2.套管针穿刺
腹腔镜需自套管插入腹腔,故需先将套管针刺入。腹腔镜套管较粗,切口应为1.5cm。提起脐下腹壁,将套管针先斜后垂直慢慢插入腹腔,进入腹腔时有突破感,拔出套管芯,听到腹腔内气体冲出声后插入腹腔镜,接通光源,调整患者体位成头低臀高15°位,并继续缓慢充气。
3.腹腔镜观察
术者手持腹腔镜,按顺时针方向慢慢旋转镜身,顺序观察、胰、腹膜及盆腔内脏器。必要时取可疑病灶组织送病理检查。若有出血,可用电凝止血。
4.取出腹腔镜
检查无内出血及脏器损伤,方可取出腹腔镜,排出腹腔内气体后拔除套管,缝合腹部切口,覆以无菌纱布,胶布固定。
5.腹腔镜检查后处理
(1)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缝合腹部切口前虽已排气,腹腔仍可能残留气体而感肩痛和上腹部不适感,通常并不严重,无需特殊处理。

临床意义

腹腔镜检查不仅能观察腹腔或盆腔内病变的形态和部位,必要时还可以获取相关组织做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1.各种肝疾病的诊断。
2.黄疸的鉴别诊断。
3.原因不明急慢性下腹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某些肠表面病变的诊断。
5.门静高压的鉴别。
6.盆腔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可明确盆腔肿块的来源、部位、大小、性质、活动度及粘连情况,并对是否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及难易程度进行全面评估。必要时进行组织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
7.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分期、术前评估、疗效判定及疾病监测。
8.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