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Deficiency Fire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病机
阴虚生虚火
阳邪伤阴,或久病伤阴,或五志过极,化火伤阴所致阴液亏少,则机体失却濡润滋养,同时由于阴不制阳,则阳热之气相对偏旺而生内热,故表现为一派虚热、虚火内扰的证候,即所谓“阴虚则热,虚火内扰”。临床表现可见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咽干,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常见虚火证
虚火可发生于很多脏腑,如胃阴、肺阴、心阴、肝阴和肾阴亏虚,均可导致虚火。但一般以肾阴亏虚为主,肾阴为人身诸阴之本,所以肾阴不足在阴偏衰、虚火胜的病机中的地位最为重要。
胃阴亏虚,虚火内生:胃脘隐隐作痛,或脘痞不舒,饥不欲食,牙宣牙痛。多因久病迁延不愈,或温热病后期阴液未复,气郁化火耗伤胃阴所致。
肝阴亏虚,虚火内生:头晕耳鸣,面部烘热,胁肋灼痛,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肝病、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引起。
肾阴亏虚,虚火内生:眩晕耳鸣,齿痛酸软,男子阳强易举,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多由久病伤肾,或禀赋不足,房事过度,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
心阴亏虚,虚火内生: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常由久病耗损阴血,或失血过多,或阴血生成不足,或情志不遂,气火内郁,暗耗阴血,虚火内扰等因素引起。
肺阴不足,虚火内生:咳嗽痰中带血,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多由久咳伤阴,痨虫袭肺,或热病后期阴津损伤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