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医学+优质原创科普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码
在手机上浏览本网站

皮肤萎缩

概述

皮肤萎缩是指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一种或几种组织减少变薄的病理变化,其临床表现因皮肤萎缩生的部位不同而异。皮肤萎缩包括病理现象和生理现象,一些疾病或外伤会导致皮肤病理性萎缩,一些药物会导致皮肤生理性萎缩。

病因

1.生理因素包括衰老、药物,临床可见滥用皮质激素导致的皮肤萎缩的现象。 2.病理因素包括外伤或疾病,比如盘状红斑狼疮所致的表皮萎缩

临床表现

1. 表皮萎缩 表皮细胞层数减少变薄,如老年人表皮细薄多皱纹,可以推动,表皮下管可以推动,表皮下血管容易见到,但皮纹仍保持原状。因疾病或外伤发生的萎缩如盘状红斑狼疮,表面光滑,失去皮纹。 2.真皮萎缩 乳头层或网状层结缔组织减少,皮肤可有凹陷,但表面外观正常,皮纹仍然存在。 3.表皮、真皮萎缩 当表皮、真皮均萎缩时,表皮菲薄透明,可见其下之血管,皮纹完全消失,皮肤容易推动。 4.皮下组织萎缩 皮下组织萎缩者则皮肤萎缩,如脂肪营养不良,真皮和皮下组织均萎缩者,如类脂质渐进性坏死。松弛型萎缩的皮肤因失去弹性纤维而呈样或球状隆起,指压即凹陷如袋。 5.其他 有些萎缩的发生是生理现象。滥用皮质激素会导致皮肤萎缩,包括内服、外用或皮内注射。

检查

体格检查是检查皮肤萎缩的常用方法。通常查体时可见皮肤变薄、光亮、表面纹理消失、失去弹性、皮肤易推动等。

诊断

根据年龄、病史结合临床表现诊断。
1. 年龄变大或有服用药物、外伤、疾病等病史。
2. 有皮肤变薄、光亮、表面纹理消失、失去弹性等临床表现。

治疗

1.若是衰老、药物引发的萎缩,不需治疗,只需停用可疑药物即可,老年人皮肤正常护理即可。 2.若是疾病导致的皮肤萎缩,如盘状红斑狼疮,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温馨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指导。 百科名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检查
诊断
治疗